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又逢“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如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群众日益提升的品质消费需求,江苏团代表们展开热烈讨论。今天的基层代表面对面,我们来聚焦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江苏台记者王尧: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如何解决当前高技能人才断档的问题,如何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产品品质?我们来听一听江苏代表的建议。
作为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孙景南参与完成了上海明珠线列车、南京地铁1号线列车、城际动车等重大项目,攻克了诸多国际焊接难题,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焊接人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女焊神”。首次参加全国两会,她提出了加快培养工匠型人才的建议。
孙景南代表还带来了高铁上的一个环焊缝,焊工通过一个100毫米的孔,去观察和焊接焊缝,接近于盲焊,现在能焊接这种焊缝的焊工只有四到五个,焊接质量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高铁行车的安全。习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审议的时候说过,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也带来了一些建议,就是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更精准地培训,让一线的员工成长为知识型、创新型的技能人才。
孙景南提出的建议,反映了不少一线年轻技工的心声。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工人朱晨说,我们希望提升职业技能,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工人韦歆烨说,希望厂里面能有机会把我们送去培训,能使我们的理论知识更完善。
经过认真梳理,大家的想法被孙景南带到了两会会场。参会间隙,她和江苏团其他代表围绕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第一”科学论断,就如何培育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品质革命展开讨论。全国人大代表、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王红军认为,适应新时代对技能人才的发展需求,需要调整课程专业设置,完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王红军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我建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企业的实训基地、教师工作站,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质量强国、品质革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研究物联网标准化的胡冶告诉记者,当前江苏质监部门正在实施“标准化+”行动计划,未来还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标准化与产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
胡冶代表这次带来的建议主要是构建物品编码标识体系。通过物联网技术给一个产品编码,给它形成一个可追溯链,做一个全过程、全流程的监管,更好地发挥标准促进质量提升、品质革命的“牛鼻子”作用,全面推进整个江苏制造的品质发展。(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尧 李泽灏 李栋 何斐)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