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总有一些爱可以打破藩篱|荔枝娱评

2018年03月04日 09:22:5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祖纪妍

  (作者祖纪妍,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我的个神啊》到《摔跤吧,爸爸》再到去年大热的《神秘少女》,印度影人阿米尔·汗让中国观众重新认识了印度电影,也让印度电影人对中国市场刮目相看。

  2015年的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最近在中国内地上映,可以说是对中国观众视野中印度佳片的再一次扩充。

  与阿米尔·汗的“内地上映三部曲”相比,导演卡比尔·汗创作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在风格和气质上更类似于传统的宝莱坞电影。

  它的叙事节奏相对较慢,把一定的篇幅留给了较为夸张的喜剧性桥段和充满仪式感的歌舞场面。

  背景故事要么就是按照时间顺序铺陈开来,要么就是以主人公的叙述口吻展开回忆娓娓道来,没有过多在结构上的探索。

  这种叙述方式的好处是条理清晰、信息明确,坏处是对于早已适应了好莱坞叙事的观众来说,可能会稍显陈旧。但是一旦你适应了影片的节奏和不定时出现的唱歌跳舞,你还是会被故事中真挚的情感和价值理念所打动,而这也正是印度电影最擅长的东西。

  故事讲述了一个印度男人帮助巴基斯坦小女孩千里返乡的故事。

  导演用类似于《这个杀手不太冷》版的人物设定——一个单纯善良、不谙世事的中年男人搭配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向我们重申了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真诚和善良才是人类解决问题的最有力武器,而爱终将打破所有藩篱。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充满焦虑的现代人总是在电影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

  而在《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结尾,在“猴神”终于帮助小萝莉沙希达回到家,自己即将跨越边境回印度时,我们所有人都在等待哑女沙希达见证神迹的降临,她终于开口说话了,终于冲着“猴神”的背影喊出了“叔叔”。

  那一刻,电影所蕴含的全部能量集中爆发,每一位观众都可以非常真切地感受到国别、信仰、政治的藩篱正在被融化,来自于人性中最本质的善良将点亮所有人面对未来的信心。

  在我们大家心中,阿米尔·汗是印度电影人的代表,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上看到关于他的文章,我们知道他一直在用电影关照印度的现实,一直希望用电影来改变一些同胞的命运。

  通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我们可以发现,有社会责任感的印度电影人并不只有阿米尔·汗一个人。

  在我们惊叹印度电影在剧作结构和拍摄技术上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印度电影最值得尊重的地方在于电影人高度自觉的社会良知,他们早已习惯于把发现社会问题、反应社会问题、批判社会问题当作自己的使命。

  即便在这样一部充满乌托邦想象的合家欢电影中,导演并没有止步于宣扬大爱必将战胜仇恨,而是非常具体地展现了巴基斯坦与印度历史遗留下来的政治问题对国民心态的影响。

  如何在不忘历史的同时正视历史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解决的问题。

  另外,导演对于印度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即便是像“猴神”一样善良正直的人,他也会不自觉地被套用种姓制度来努力给小萝莉一个“好出身”,甚至是面对信仰冲突时,“猴神”似乎也没有像纠结小萝莉的种姓一样自欺欺人。

  在这部电影中,“猴神”无疑是英雄、是勇士、是正面角色,而就是通过对如此高大形象的“负面描写”,导演向我们展示了印度社会现实的残酷。

  对于所有教育有限的印度民众来说,传统已经成为了信仰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改变传统中的陋习非常困难,教育才任重而道远。

  不断出现在中国银幕上的印度电影,一方面向中国电影提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好莱坞商业化思维的发展道路,在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电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样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电影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实了电影的力量,希望中国电影也能尽早满足观众们的期待。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