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助力精准扶贫

2018年03月01日 18:06:05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谢晓刚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发挥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力度,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日前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

  用普通话扶贫,用扶贫推广普通话,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秦朝实行“书同文”,促进了中国广袤土地上文化的交流和中华文化认同的形成。中国此后经两千多年,各民族间理解日益加深,“书同文”居功至伟。

  当然,在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并不是不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而是要建立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和谐并存、功能互补、共同发展的语言关系。事实上,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与推广普通话之间,完全可以形成互促互补关系。这种互促互补关系既符合我国的语言国情,又有利于民族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早在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就被写入了《宪法》。此外,在今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中,明确提出并一再重申: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新使命。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一项报告指出:工作实践中发现,抛开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不论,凡是国家通用语言掌握较好、语言交流没有障碍的地区,即使当地生存条件较差,民族融合、就业水平也相对较好;反之,则交流存在障碍,劳动者就业难度较大。

  众所周知,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进行交流,即使在现代生产条件下,语言交流也仍然属于最基础性的交流,语言交流能力因此也属于劳动者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没有掌握普通话,部分少数民族群众、贫困地区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学习先进技术、外出务工经商这大大阻滞了他们脱贫致富的脚步。因此,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大力推广普通话,是增加这些地区群众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助力精准扶贫,是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

  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精准聚焦、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通过健全机制、精准发力、分类指导、融合发展,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在贫困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尽快提升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程度,从而在经济脱贫过程中实现教育脱贫、文化脱贫,达到最终“脱真贫”和“真脱贫”的目标。

  (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