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刚刚闭幕的江苏省两会上,探索乡村善治之路,开创江苏的"新乡土时代"也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亮点。如今在江苏的新农村,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给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就跟随镜头去南通顾庄生态园看一看。
【南通:玩转微盆景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
刘小飞正在电话接订单:“30盆黄杨,30盆雀舌,今天打包好会帮你发货的。”备货、包装、发快递,临近春节,微盆景成为走俏的新年货,每天订单超过2000盆。
"花名堂"是刘小飞大学毕业后回村创立的,店面虽不大,但"名堂"却不小。顾客查玲玲说:“既时尚又美观,价格比较低廉,非常适合我们这种普通的白领。”
然而微盆景虽小,蟠扎起来颇费些细功。花了一个上午,记者盘弄的一盆微盆景也未能成型;而当初刘晓飞拜师学艺,勤学苦练,大半年就掌握了300多个品种的盆栽技巧。可店铺刚开张,问题又来了。
刘小飞说:“花卉包装很多情况到顾客手中,他们过来投诉,土掉了,叶子掉了,不新鲜了,花盆坏了等等这些问题。”不服输的刘小飞,在村里的协调联系下,拜访了很多物流专家,也走访了市场上微型产品的包装店,最后总结经验,发明了新型的微盆景包装并申请专利。
刘小飞拿着新包装给记者介绍:“一张PC纸,把这个叶子把它裹起来,这样子在运输的过程中,就不容易掉,上口正好能顶住纸盒子的上口,下面正好能顶住箱子的下口,起到力量支撑的作用。”
此外,在"互联网+微盆景"的销售模式中,刘小飞又别具一格,在手机二维码上做起文章。
刘小飞用手机给记者演示扫码过程:“花盆上面贴了一个二维码,通过手机扫一扫,在我们的公众号里面就能知道这个盆景相关的信息和养护知识,买回去之后就不要担心怎么养护。”
不断创新,让花名堂做出了"新名堂"。公司开办一年,直销3000万元,网销1500万元,花名堂微盆景受邀参加国内外多个展会,然而这并非刘小飞的终极目标。刘小飞说:“一个人富他不叫富,只有大家一起富,那才叫富。”
刘小飞邀请了生意上结识的创业能手,在村里开设"农创客讲堂",给农民们分享致富经;此外,村里还成立"微盆景合作社",从供给到销售形成全产业链,刘小飞和农技专家们一有空就到合作社基地,在田间地头给农户们出谋划策。
南通如城街道贺洋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章有本说:“把有益于微型盆景产业的这些农民组织起来,利用他们土地、技术、劳力等优势,把微型盆景产业链拉长,把微型盆景产业群做大。”
"合作社+微盆景+电商"的新路子,让村里更多农户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敞。南通顾庄生态园村民刘晓军说:“以前帮人家打工,赚个5万左右,现在自己回来弄微盆景,销售50多万一年。”
如今,顾庄生态园已经形成了全新的盆景产业体系,变成了生态百花园。全村拥有高中级农艺师162名,花木经纪人362名,农户的花木盆景出口至11个国家和地区,全村年交易量过亿元。
在"新乡土时代"的大文章里,顾庄生态园还向特色挖潜,注重金山银山,更注重绿水青山。在卖盆景的同时,开拓农旅结合的新路子,打造乡村振兴的"生态名片"。去年,顾庄生态园接待全国各地游客30多万人,旅游收入近500万元。
【乡村振兴呼唤"乡土人才"】
乡村振兴呼唤“乡土人才”,顾庄生态园的生动实践说明,开创江苏的"新乡土时代",需要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扎根农村、发展农村,在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上,创新植入生态、绿色、田园、文化等元素,才能留得住乡愁、聚得住乡亲、富得了乡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尧 康健 周雷 南通台 如皋台)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