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太,局部钝化、家河治理……留住“青山绿水”,无锡还有哪些功课要做~~

2018年01月29日 14:20:28 | 来源:无锡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治太不能松劲,

  要强化中医式的生态修复,

  早日重现太湖流域鱼米之乡风貌;

  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倒逼产业转型,

  要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

  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要行政、司法双管齐下,

  让破坏环境者从此不敢再犯错……

  连日来,出席省两会的无锡代表、委员们热议如何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畅所欲言中,汇聚起同一个声音:环球同此凉热,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是每个人都渴盼的红利。

  朱铁军

  省人大代表、省太湖办主任

  观点

  “中医”治太再现鱼米之乡风貌

  “目前的治太工作相当于西医,以后要中西医并用。”朱铁军代表是宜兴人,说的最多的,还是太湖水。他与来自医疗界的代表交流时说,好比医生治病,先要控源截污治理,如同西医开一刀,之后就要修复,如同中医治疗、系统调养,重现人们心目中的鱼米之乡风貌。

  “你们喜欢吃白鱼、白虾吧?”朱铁军对太湖的感情溢于言表。他说,多年治太,在太湖水质不断改善的同时,苏南常住人口、GDP也在不断增长。太湖地区探索着一条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湖泊治理的新路。这位曾感慨“治太让人老了十岁,但太湖因此年轻了十岁”的治太人,提醒人们:太湖水质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也要看到治太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能松劲。吴越文化、江南水韵,这些都离不开太湖。“太湖流域是富庶的地区,抓一把土都很肥,”他说,太湖提供了很多物质财富,比如肥美的鱼虾、比如休闲旅游的资源。

  “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是很多人对鱼米之乡的印象。那么,“中医”治太,怎么治才能达到“鱼米之乡”所需的水质?朱铁军认为,一方面是任何时候饮用水都不能出问题,污染源要牢牢控制住,并注重推动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快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市场机制推动更多绿色理念进入日常的生产生活。他说:“大家都在讲产业发展要创新,其实创新有一个很好的指标,就是看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少”,要大力推动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打好“太湖牌”,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张立军

  省人大代表、宜兴市市长

  观点

  生态治理成效局部钝化 如何破解?

  省两会提出要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作为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的宜兴该如何发力?张立军代表说,去年一年工作成效非常明显,但从局部领域来看,一些传统的治理方式已跟不上新的要求,要尽快转变观念,实施科学、精准、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张立军表示,去年宜兴大力推进“263”专项行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发现,部分指标的提升出现瓶颈或僵持状态。比如,采用同样的治水方法,虽然持续加力,个别断面水质反而由达标变成不达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重点河道,前年是18条、去年反而只有10条等。反思原因,今年起,宜兴生态环境治理路径将从逐点逐段、包干负责向流域性总体规划、全局性科学治理转变,从埋头拉车、见病治病向应用大数据研判、全程性精准治理转变,从就事论事、单一目标向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系统治理转变。

  生态保护引领,是一项任务,也是一份责任,对宜兴而言,更是一个机遇,转型才能高质量,高质量才能可持续发展。张立军说,如果说锡宜一体是牵引力,生态引领就是倒逼力,应该成为宜兴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宜兴将加大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力度,结合“263”专项行动中的“减化”任务,全面淘汰255家化工企业等;并对两个化工园区和其他工业集中区的企业实施“腾龙换凤”,大力关停、淘汰“低小污”企业,让更多的化工企业按照“四个一批”要求治理,实现集中治污、集中提标,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同时,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水平。

  金征宇

  省政协委员、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观点

  整治转型并重 促生态环境“脱胎换骨”

  “生态环境高质量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要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修复生态环境要采取整治与转型并重的办法,从根本上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金征宇委员说。

  近年来,无锡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生态环境也承载了很大的压力。金征宇说,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首先要坚持严格整治不动摇,下决心解决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围绕保护、治理、监管等各个环节齐抓共管。要全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要突出重点,着力治理太湖水环境、生活垃圾、黑臭水体、畜禽养殖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等,同时健全完善“河长制”,大力推行“湖长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金征宇说,除了严格治理外,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他建议,严守生态环境这条底线,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大力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多措并举减少煤炭消费量。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在结构调整上“动筋骨”,才能实现环境保护的“脱胎换骨”,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生态环境必将得到更好修复。

  朱虹

  省人大代表、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村委主任

  观点

  河道治理 不能输在 “最后一公里”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快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来自基层一线的朱虹代表把目光聚焦到了农村每家每户门前的家河治理上。

  朱虹说,农村建设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河道治理也不能输在这“最后一公里”上。农村河道的疏浚整治与城市河道一样重要,如何改善家河面貌,并在改善后有良好的保持,是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整体质量的关键。

  “作为农村河道,尤其是村里的家河,并不会受到太多的关注,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村容村貌。”朱虹说,自己在前期的调研中发现,不少乡村的生态环境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卫生、污水管网进村入户等方面的改善让村庄的生态环境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村里家河面貌不容乐观。虽然有些河道前几年经过了清淤和整治,但后续的长效管理不到位,河水自净能力不强,河边垃圾乱堆,河面杂物漂浮,家河的现状与村庄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脱了节。她建议,政府在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农村家河的整治,出台相关政策和意见,严抓面源污染,加大控源截污力度;加大对家河整治的资金扶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加强村民自治自管能力,让家河碧波荡漾,成为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王卉青

  省政协委员、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主任

  观点

  对污染环境的处罚 要统一尺度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蓝天幸福感”“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热词。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王卉青委员认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要行政、司法双管齐下,尤其要完善立法,用司法为环境保护保驾护航。

  眼下随着环保公益诉讼的重拳出击,相关案件数量明显上升。然而,问题也逐渐暴露:对污染环境罪罚金刑的裁量还缺乏统一标准。王卉青举例说,同样是去年审判的两起同类型非法倾倒危废案件,阜宁县人民法院判了2万元罚金,而江阴市人民法院判了30万元,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刑法》对污染环境罪采取的是“无限额罚金制”,司法自由裁量权空间过大、随意性较高。这既不利于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也影响了司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共同呼吁完善立法。

  王卉青建议,在立法层面上,应尽快明确罚金刑的裁量基准,建议结合环境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恶意程度、造成的实际损失、修复费用等综合考量。在司法层面上,应在审理过程中启动环保专家意见制,引入专家就环境污染损失问题发表意见,为法官提供参考。在执法层面上,应建立健全财产保全制度、财产保管义务人制度等,一旦有人举报发现违法行为了,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就要尽早查封、扣押、冻结可能被判处罚金刑的犯罪嫌疑人的财产,以确保罚金的执行。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最大限度减少对大自然的干扰,

  建设美丽江苏。

  需要你我同心戮力!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