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两会大家谈】文化软实力,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更上层楼

2018年01月28日 14:05:4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李勤余

  (作者李勤余,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古以来,江苏就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著称,江苏的发展也因为发达的文化而显得内蕴深厚,独具特色。在今年的两会上,省长吴政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既总结了过去五年江苏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也指出了江苏发展中的新亮点,深化改革中的新契机。他特别提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传承江苏文脉,建好精神家园。可见,文化软实力正是助力江苏未来发展的关键之一。

  “软实力”的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率先提出。正如他所言,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因素所组成的“硬实力”固然重要,但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为载体的“软实力”同样不容忽视。在如今这个以信息为主导、个体紧密联系的新时代,软实力的作用正变得日益突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硬实力”更具说服力。

  文化要形成“软实力”,首先必须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建立起一支高端文化人才队伍。在当今文坛,“文学苏军”堪称中国文坛的“团体冠军”,不但连续两届产生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和苏童,而且拥有范小青、赵本夫、黄蓓佳、叶兆言、鲁敏等兼具创作实力和创新意识的作家队伍。文学苏军在奋发中前行,尽显身手,百舸争流,千帆相竞,珠玉生辉,为中国当代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作出了新的贡献。在过去的五年中,江苏在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不仅体现在文学上。话剧《枫树林》、淮剧《小镇》获文华大奖,影片《白日焰火》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都充分说明江苏对提升“软实力”的高度重视。

  文化“软实力”产生的土壤,则与每一位普通老百姓文化素养有关。社会普遍的文化程度、科学素养的高低,构成了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基准线”。为此,江苏在大众文化设施上不断发力,目前,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完成,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率达到90%。全省现有一级文化馆81个、一级图书馆99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这些惠及百姓的举措,营造了值得称道的文化氛围。积聚全民力量,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使“软实力”在江苏得到茁壮成长。

  除此以外,还要着力打造市场主体,培养壮大文化产业,才能使文化“软实力”拥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为了让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江苏统筹谋划,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相继制定了促进媒体融合、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新型智库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等40多个重要改革文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有文化企业10万多家,居全国第二位,从业人员超过220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800多家,居全国第一位。文化类上市挂牌企业总市值超过1930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初步具备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形态。

  在引人注目的成绩单之外,在科技与文化领域齐齐发力的今日,江苏“软实力”正在通往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未来,找准目标、发愤图强,在“软实力”的提升上下“硬功夫”,江苏必将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层面上取得双丰收,我们也将在全省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聆听到更多欢声笑语。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