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湘云
(作者邓湘云,南京市大学生;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一段时间,一款名为《恋与制作人》的游戏悄悄攻占了朋友圈和各大应用商店的封面。这是一款超现实恋爱经营手游,在游戏中,代表玩家的女主角可以与四个性格迥异的男性虚拟角色——许墨、白起、李泽言、周棋洛在恋爱中完成游戏剧情。
很明显,这是一款专门针对年轻女性的游戏。四种类型的男友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隐藏于剧情中的撩拨、试探、挑逗,也使得恋爱的真实感大大增加。在一片诸如“李泽言嫁我!”“许墨,我要为你生孩子”这样热烈大胆的追捧声中,许多女玩家疯狂充值(也就是所谓的“氪金”), 只为了于虚拟世界中体验一场更为美妙的“恋爱”,因此在粉丝口中,这款游戏甚至有了另一个爱称——《钱与野男人》。
其实这种少女恋爱游戏,在动漫大国日本早已很常见,他们一般脱胎于逆后宫番,也就是一女对多男的恋爱模式,具有极其明显的人群指向性特征。而《恋与制作人》在中国的火热,却不能仅仅用中国本土缺少此类游戏的原因来解释。
“何必呢,为了一个不存在的男友,一场只局限在手机里的恋爱一掷千金?”当这个问题被提出的时候,答案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因为可以谈一场完美的恋爱,即使是与一个并不存在的虚拟男友。
恋爱对女性究竟有多大的魔力?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泛性论”,所谓“泛性论”,就是一切从性谈起,一切归于性。在著作《爱情心理学》中弗洛伊德提过一个名为“原欲”的概念,原欲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需要,如同饥饿一样,他需要获得满足。原欲作为性欲冲动,可直接进行发泄,但也可以经转化而升华。恋爱游戏也是一种原欲的发泄方式,对恋爱的需求就是女玩家们疯狂“氪金”的最大动力。《恋与制作人》强大的吸金能力并不是个例,在国内,无论是被称为“少女AV”的韩剧的盛行,或是网络上各种言情小说的泛滥,它们带来的巨大的产业链,都证明了女性的“春心”具有不可忽略的巨大力量。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这款恋爱游戏的风行也意味着现实生活中年轻女性理想恋爱感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爱情往往没有她们想象的那么好。大部分女孩的爱情观,都来自偶像剧和言情小说,她们的理想男友或许从F4变成了宋承宪,又从宋承宪变成了金秀贤,可与此同时,对于爱情,许多家长和老师都默契地选择了缄口不谈,仿佛一说就会使少女们吃了伊甸园里的禁果,“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也正是如此,很多父母放弃了引导孩子们塑造正确爱情观的机会,任由她们的爱情观野蛮生长,这样的爱情观往往是畸形的。待到成年后孩子们谈起了恋爱时,父母们关心的问题又马上变成了结婚、生孩子和买房子。
在父母的眼中,恋爱就像一个跳板,只是到达婚姻的途径,并不怎么重要。可女孩们却抱着无限的憧憬。但不幸的是她们马上会发现,恋爱多的是琐碎、争执、误解,没有那么多惊喜和浪漫。真正的爱情原来会是这样的,于是爱情观崩解了。无所适从之下,她们会迷茫,找不到寄托。
所以《恋与制作人》这类游戏正是聪明在这里,它的男主设定几乎完全沿用了经典偶像剧、言情小说的套路,让姑娘们眼前一亮,于是她们从原本的麻痹物——少女动漫、青春偶像剧、言情小说中抽身出来,在游戏所构造出的虚幻的完美爱情里完成了从看客到亲历者的转变,以此逃避现实,为了得到这种安慰,那些充值费简直都算不上什么代价。可这一笔笔疯狂挥霍的“氪金”中,除了粉红色的少女浪漫,难道没有潜藏其下的悲哀?
年轻女孩们正在为自己海市蜃楼般的恋爱体验花钱,但是我们普遍缺失的的性与爱的教育才应该为其买单。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