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不忘记,世界不忘记——国家公祭日,他们发布了这样一本书

2017年12月13日 16:36:3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今天(201712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张图刷爆朋友圈。

  这张穿越时空的儿童对比图令无数人为之动容。画面里战火纷飞中的儿童令人心疼,把残酷的历史说给今天的儿童也是一份责任。

  今天,80年后的1213日,一本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儿童报告文学作品《1937年,南京记忆》新书发布会在南京举行。这本书用清丽的文字和动人的插图,把80年前的故事说给今天的孩子听。

1937年,南京记忆》新书发布会现场

1937年,南京记忆》新书发布会现场

作家徐志耕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大法官梅汝璈的儿子梅小璈先生合影

  《南京大屠杀》作者徐志耕执笔 南艺插画系主任姚红配图

  1937年,南京记忆》由著名军旅作家徐志耕执笔,其在成名作《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基础上,顾及儿童阅读的特殊视角,补充采访、查阅大量图文资料后,定稿呈现儿童文学新作。

  著名画家姚红女士为本书创作了全套饰图,以还原1937年南京的市井万象、民生百态,以另一条线索告知今天的孩子——阳光下,和平美好。

  整部书稿从策划到发布耗时1年多,选题阶段即入选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入选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优秀主题出版项目。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团队在组稿过程中,更是精益求精。仅仅封面呈现,即设计了六个方案。苏少社希望这本书的主图、色调、书名字体都合力呈现少儿读物特色,第一时间在整体气息上区别这一题材的成人读物风貌。

成书封面

  坚持儿童视角:既直面历史 也淡化血腥

  区别于成人读物的考量不仅体现于封面的坚持,也体现于内容的选择。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对于儿童来说无疑过于血腥。众所周知 60年前,美国女教师魏特琳因亲眼目睹日军的暴行,善良的心灵被击跨,精神失常。几十年之后,女作家张纯如正是在撰写了揭露日军暴行的作品之后,受到精神折磨和恐吓,而失去了正常的思维、最终选择以自杀结束了她如花的人生。她们都是成年女性,也成为了暴行的间接受害者。

  如何在直面历史的同时淡化血腥?编辑团队有自己的匠心。在作品中,编辑大量嵌入图画元素——以文字以及少量大屠杀时期的资料图片为主体,向小读者展示战争的惨烈和残酷;以灵动、活泼的手绘图画作为版面饰图,不动声色地呈现1937年南京作为首都的生活万象、市井百态。这样双线交织,既给小读者一个从凝重文字中移开目光、心灵得以喘息的机会,同时文字用于说明战争的残酷,图画用以说明和平的珍贵,二者相互交织,并行着贯穿全书。

  馆长亲自作序:有温度的声音

  这部书的出版也受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的赞扬。张建亲自作序道, “有温度的声音、泣血的文字、秉笔直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少年儿童创作的这部作品,50100年之后,仍旧会站立在书架上;白皮肤、黑皮肤、黄皮肤的孩子们,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共同的话题”

  (荔枝新闻专稿 编辑/周诗婕)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