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余恨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惨案80周年祭,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自2014年起,中国每年都会以国家之名,在此举行庄严的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三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讲话,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三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公祭仪式现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献上哀思。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公祭仪式上郑重表示,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美好未来。全世界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提出的重要思想,在今天这个重要时刻再次重申,更具有超越时空的厚重感和穿透力。
国家公祭这一仪式,就是为了打捞那段被时间湮没的历史,唤醒民族的共同记忆。
不必再重述那些不忍触摸的细节。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隔12秒会有一滴水从高空落下,几乎同时,一个遇难者遗像的灯会亮起来,然后再熄灭。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6周时间,30多万同胞遇害,以秒来计算,每12秒钟就有一个生命被剥夺。这是在不断地提醒人们,勿忘国殇痛史。
当然,还有哭墙。那些无辜惨死的人们,不应该仅仅存在于一个冰冷的统计数据中,更应该作为一个“有自己名字、有自己面孔、有自己尊严”的人,被牢牢记住。
“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每次触摸这样的痛史,都会有精神上的颤栗。80年了,岁月可以抚平伤疤,可国殇深入骨髓。怎么能够忘怀?历史可以蒙尘,但真相永远铭刻。这些年,无数正义之士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了打捞这段历史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年复一年的国家公祭向世人昭告,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这一庄严仪式,唤醒了民族历史的共同记忆,凝聚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伟力。
国家公祭这一仪式,就是建立一座和平航道的坐标,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
80年前,日本侵略军一手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导致超过30万中国人民遇难,整个南京城陷入到地狱般的血雨腥风当中。这是人类历史最黑暗的一页,不容回避,更不容否认。
但在今天的日本,仍然有右翼分子对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百般否认。而一些过惯了和平生活的中国人,也渐渐对蒙尘的历史模糊起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一些国家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选择性地揉捏历史面团,任意地阐述着历史。
因此,我们要向那些坚持不懈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为世界不再发生类似惨剧而奔走努力的人们致敬;我们要通过国家公祭这一仪式,唤醒记忆,阻击逆流,建立一座和平航道的坐标,校正人类航船的方向,真正维护世界和平。
国家公祭这一仪式,就是凝聚华夏子孙的共识,推动全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惨剧,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剧。因此,出于捍卫国际公理正义,出于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捍卫这段历史的行列中来。“南京大屠杀”列入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捷克总统泽曼专程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通过“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和平,“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国际社会共同谴责反人类暴行,就是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持续繁荣、更加安全的世界。
人类文明的进程,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单向度的,各种文明的碰撞、不同意识形态的纷争,不应该以和平和正义为代价。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如果没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则战争和大屠杀的灾难,就会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呼吁世界各国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是对死难同胞的最好告慰,也是中国坚定和平理念的最好宣示。
今天的中国,正经历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不忘历史,才能矢志复兴。国家公祭这一庄严的仪式,既是对历史的回望和打捞,也是对现实的审视,更是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在这样的庄严仪式中,让我们凝聚共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积蓄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砥砺前行!
(作者肖余恨,荔枝时评特约评论员,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知名时事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