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拉贝日记》台前幕后:他们用最深情的咏叹调呼唤和平

2017年12月05日 11:41:07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视频:联排现场

  荔枝新闻讯(记者/秦玉婷 摄像/权廉程)

  昏黄的灯光下,巴赫小提琴奏鸣曲缓缓响起。巨大的台框中,古老的南京城墙诉说着伤痛

联排现场

  12月4日晚,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在江苏大剧院歌剧厅进行了全剧钢琴戏剧连排。今起,交响乐团正式进场,进行舞美、灯光、音乐的最后打磨合成。

  这部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80周年,取材于德国人约翰·拉贝记录南京大屠杀暴行之作《拉贝日记》,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打造,江苏大剧院组织创作及实施的歌剧,预定于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当天首演。

总负责人及作曲唐建平:

“希望用音乐来抚平伤痛,积累更多对和平的希望。”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拉贝日记》以歌剧艺术表现以拉贝为代表的国际友人大爱、反战、和平的精神。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题材,把它呈现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力求最准确地还原历史的真相,总负责人唐建平告诉荔枝新闻记者:“一年时间内,主创团队的成员走访故事发生地、访问受难者,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

歌剧《拉贝日记》总负责人及作曲唐建平

  作为中国故事的一次国际化表达,这部歌剧以客观的国际视角,通行的世界艺术语言讲述这一段民族历史、人类历史来完成一个人类共同关心主题——“大爱”。唐建平直言整个创作过程的艰难,“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不想一味突出杀戮和血腥,而是要用歌唱感动人。”

联排现场

  与这段历史接触了这么久,最有感触的是什么?“我走进了这段历史,最终又走了出来。”唐建平说:“我希望用音乐来抚平伤痛,通过感触劫难的历史反思未来,积累更多对和平的希望。”

舞美设计师王晶:

“在那段历史中,人显得很渺小。” 

  歌剧《拉贝日记》的情节可以分为“围困之城”和“受难之城”两个篇章,三个多小时的时间,用三个空间的体块来表现围困之中的南京城,用空间转台形式来展现被轰炸之后的衰败。一幕幕不同的空间语言,让人感受到巨大的历史悲怆感。

歌剧《拉贝日记》舞美设计师王晶

  以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为背景的创作并不少,这部歌剧有何特别之处?舞美设计师王晶告诉荔枝新闻记者,“当然要找到更加独特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把南京城墙作为最重要的空间视觉语言。”

联排现场

  通过对城墙的艺术处理,更好地与整个音乐氛围和演出氛围相契合,这也是王晶的设计目的。“这次舞台的空间尺度很大,就是为了把那段历史中人的渺小感表现出来,让观众体会到活生生的人。”

魏特琳饰演者之一徐晓英:

“让我的灵魂来陪伴你们,陪伴你们受煎熬。”

  舞台上,拉贝轻信了日军的承诺,允许他们带走了一批中国人,没想到刚走出大门,中国人就惨死于日军的刀枪下。拉贝痛心疾首:“这哪里是战争,这分明是一场屠杀!

联排现场

  “危难的时刻,母亲不会离开她的孩子,校长不会离开他的学子。”就像歌词唱得那样,当时担任金陵女子学院院长的魏特琳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她说:“我要保护我的孩子们。”

  而日本士兵的无耻让她的幻想破灭,魏特琳饰演者之一徐晓英告诉荔枝新闻记者,“日本士兵最终在平安夜夺走了女学生。到后来魏特琳也没有办法面对这段往事。 她的灵魂也跟着这些女孩走了,她就这样被打败了。”

魏特琳饰演者之一徐晓英

  “魏特琳有一颗善良、勇敢、智慧的心。”徐晓英说,“在表演过程中我不想用太多技巧来演绎。尽量地靠近她、了解她、感受她,还原真实的她,也是为了铭记这段历史。”

联排现场

  “通过演绎展现这段悲痛的历史,让我们铭记过去,同时展望美好的未来,珍惜和平时光,这也是这部歌剧带给大家的高度。”这是拉贝饰演者之一韩蓬的感受。正如唐建平所说,“剧中安排了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独唱的场景,他所唱的歌词就是对当年暴行的诉说。他屹立在舞台上,历史让人感觉像雕像一样永不磨灭。

联排现场

  《拉贝日记》就像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表达对杀戮的愤慨,对生命的礼赞,更是对和平的歌咏。20171213日,我们一同期待。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