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中的“南京安全区”——80年后我们用脚步重读历史!

2017年11月25日 12:51:2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难民合唱曲——蚕豆曲》

  我们用蚕豆做早餐

  蚕豆做午餐

  蚕豆做晚餐

  ……

  (荔枝网讯 记者/杨艺 视频编辑/王旖文 陆笑)今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在1937年那场惨烈的屠城期间,有一处地方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它就是“南京安全区”。80年前的“南京安全区”上空曾经回响着舒缓悠扬的《蚕豆歌》,这不是一首凄惨悲凉的歌曲,对于安全区的人们,这是感恩之歌,是活下去的希望……

  2017年的今天(1125日),感恩节的后两天,南京的人们再次用脚步走读那段历史,表达感恩之情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南京师范大学、中共鼓楼区委宣传部协办的“第二届感恩·南京安全区”冬日徒步寻访活动在南师大随园校区大草坪举行。80年前,这里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也正是南京安全区的中心区域

  今天:300多人共同走读一段不应忘却的历史

  此次徒步活动正是沿着当年南京安全区的路线开展,途经拉贝故居、中山路251号原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南京大学(原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宁海路5号原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旧址、南京师范大学(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5个难民收容所。全程约8公里,徒步时长约两小时。

  在启动仪式上,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获得者、国际友人约翰·马吉的孙子克里斯·马吉回顾了当年国际友人建立安全区的艰苦过程。“他们设身处地担心南京的父老乡亲,他们无私付出值得人们称赞。对我来说最好的纪念就是好好生活,珍惜和平,不让人类历史上的悲剧再次发生,这也是对所有逝去者的纪念。”


  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刘民生老人当年也正是在南京安全区的庇护下才得以存活,他现场讲述了自己当年的故事,“我的命是捡来的,我亲眼看见父亲当年就在这片土地上被日本人抓走。”他说,因为这一群国际友人的善良之举,才庇护了千万民众,年轻人更要多了解南京安全区的这段历史,要知道和平来之不易。

  现场包括150名外籍留学生代表在内的共计300多名中外人士参加了活动。参与者徒步到达终点后,主办方为参与者发放纪念奖牌。大家在感恩墙上签名留言,感恩国际友人的大爱,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

  80年前:庇护25万人的南京安全区

  苦难终将过去,但历史不容遗忘。活动后,南京保卫战的抗战英雄陈颐鼎的儿子陈万中告诉记者,“不要光知道南京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之前,南京有一场激烈的保卫战。南京不是一座不战而降的城市,守城军队也不是一输即溃的部队。

  南京保卫战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历史?保卫战中的安全区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南京保卫战是1937年12月1日,淞沪会战失利后,中国军队为保卫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19371119日,在南京的西方人士约翰·马吉、魏特琳、罗伯特·威尔逊、贝德士等人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救济机构,定名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以便在最危急的时候给来不及撤离的难民提供一个避难的场所。

  19371122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正式成立,又被称为南京难民区。

  “下午5时,国际委员会开会讨论成了一个南京平民中立区。大家选举我当‘主席’,我推辞不掉,为了做件好事,我让步了。”——《拉贝日记》19371122

  拉贝在日记中还写道,安全区的地理位置为:位于南京市西北部,占地3.86平方公里。东面:以中山路为界,从新街口至山西路交叉路口;北面:从山西路交叉路口向西划线至西康路;西面:从上面提到的北界线向南至汉口路中段,再往东南划直线,直至上海路与汉中路交叉路口;南面:从汉口路与上海交叉路口起,至新街口起点止。

  人满为患、疾病流行、粮食不足、日军抓捕,当年的南京安全区内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当时安全区内储备的全部食品,还不够维持难民们一个星期的口粮,数十万饥肠辘辘的人们陷入绝境中。这时,一位国际友人捐赠出了100吨的蚕豆,点燃了他们生存的希望。于是《蚕豆歌》传唱开来。

  当时,南京安全区界内共分设25个难民收容所,从193711月到19385月,最多时共收容难民约25万人,温暖了瑟瑟寒风中绝望的心。 

  “大屠杀的记录者”约翰·马吉

  在为南京建立安全区的国际友人中,有一位用镜头记录下南京大屠杀,他拍摄的影像留存至今,他就是约翰·马吉(John Magee)。

  约翰·马吉,美国传教士,1884年出生于美国一个律师家庭。1912年作为牧师被美国圣公会派往中国传教。到达中国后,他在美国圣公会的南京道胜堂作传教士。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马吉担任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设立难民伤兵医院,参与救援了20多万面临被屠杀的中国人,并拍摄了日本军人屠杀中国人的纪录片。与20多位坚持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一起,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人道主义乐章。1946年,马吉牧师曾经在日本东京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为日军南京大屠杀作证。

  习近平主席如此评价约翰·马吉,“他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对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来源:我苏网/杨艺、融媒体新闻中心/黎明、江苏新闻广播/张倩  视频编辑/王旖文 陆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