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十九大·扶贫篇】精准脱贫要建立就业增收长效机制

2017年11月23日 17:18:4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探索脱贫扶贫事业的可操作方案,“学思践悟十九大·扶贫干部篇”系列策划,在分析多个扶贫案例的基础上,联合多位基层治理理论研究者,共同探讨扶贫脱贫理论经验。

  特约评论员/张克(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精准脱贫是三大攻坚战之一。要实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奋斗目标,重中之重在于建立精准脱贫的就业增收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长期以来,贫困地区大多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特色产业发展的潜力,但受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低等因素影响,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成为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瓶颈。

  构建精准脱贫的就业增收长效机制,首先要在发展特色产业扶贫方面精准发力。发展特色产业,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农业资源优势,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别要注意遵循市场规律,不搞行政摊派、干部包户,而是以扶持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发挥决定性作用。

  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经过市场调研带领村民建起了南天竹、茭白、樱花、苗木、无公害大米、特色瓜果、优质茶叶等八大“千亩农业示范基地”,特色产业扶贫结出了硕果。白塔村创新“村集体+农民合作社+旅行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基本实现农户“致富不出村”。江苏各地推进特色产业扶贫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做好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大文章,必须坚持产业为先、经营灵活、扶持到位、受益精准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

  

(白塔村旅游照)

  其次,让贫困农户富起来,必须盘活住房、土地、山林等生产资料。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总书记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让无数农民朋友吃了“定心丸”。

  面对一些地区大面积的房屋、土地、山林闲置抛荒,要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把闲置资产经营盘活,想方设法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特别是要把握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政策,让农村的所有资产资源都动起来、转起来、活起来。例如,睢宁县李集镇花厅第一书记魏卫带领村民开动脑筋,用村部置换建设近1000平米的标准厂房,破解了制约花厅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难题

  到2020年,我国要通过产业扶贫、异地搬迁、转移就业扶贫等方式实现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历史性任务。越接近目标,脱贫攻坚的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阶段,必须改变过去大水漫灌、跑冒滴漏、“手榴弹炸跳蚤”的帮扶方式,切实围绕建立贫困人口就业增收长效机制这一治本之策,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量身定制、精准投放,让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最大效用。唯有不断完善就业增收长效机制,走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避免“刚脱贫又返贫”现象,帮助贫困群众彻底摆脱贫困。

  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