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党的十八大以来,改变在身边,润物细无声。曾经的新闻主人公们,穿过五年的光阴,我们再来看看你。这五年,有你们奋斗逆袭的身影;这五年,个人之变化,折射社会之变化,国家之变化。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十九大报道特别策划系列专栏——《这五年》。
在南京,有一群昼伏夜出、默默守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地下工作者",被大家叫做"轨道医生"。五年多前,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江苏新时空》栏目曾带大家认识了他们中的一位--杨海滨,如今让我们再次走近他的岗位,看看他的工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南京地铁工务一分中心轨道技术管理人员杨海滨:我叫杨海滨,是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工务中心一名综合技术员。每当凌晨,地铁最后一班列车驶入车库的时候,负责轨道巡检的我们需要对每一米钢轨、对轨道线路进行"把脉问诊",保证第二天地铁安全运营。
一年365天,每天仅南京地铁一号线,就有73名轨道检修员穿梭在轨道上。
南京地铁工务一分中心轨道技术管理人员杨海滨告诉我们,他出生于一个铁路家庭,1995年从铁道学校毕业后,在南京铁路部门干了10年的轨道综合养护工作,2005年,南京地铁一号线筹备开通,他毫不犹豫跳槽到了地铁运营公司。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江苏新时空》:杨师傅的打磨技术,在巡检员中出类拔翠。为了让大伙尽快掌握眼前这大家伙,杨海滨一边翻词典,一边上网搜索,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将200多页的全英文使用说明译成了中文。
南京地铁工务一分中心轨道技术管理人员杨海滨说,五年前打磨轨道用的"大家伙",现在已经更新换代。现在这辆国际一流的进口大型钢轨打磨车,从8个磨头变成了20磨头,效率是翻了倍地往上增。五年前捣固需要一镐一耙手动作业,现在也有了内燃捣固机、内燃螺栓扳手。现在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中国制造的轨道动态检测车,它能给轨道实时来个"心电图",反映出轨道的状态是否优良,从而找出薄弱环节、一一攻克。
设备更新换代,线路快速生长,变化中也有不变。
南京地铁工务一分中心轨道技术管理人员杨海滨告诉记者,五年过去了,他干的还是钢轨打磨、轨道动态检测、钢轨铝热焊接这些活儿,他和他的同事还是要日复一日穿梭在轨道上。3.5公里的长度,乘客坐地铁3分钟飞驰而过,他们则要步行巡查70分钟。从2005年,南京地铁开通至今,轨道始终零故障率。
杨海滨说,这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他非常自豪。他的儿子每次坐地铁,都会说:快看,这是老爸检修过的轨道,坐上去真舒服!
越来越多90后,加入到"钢轨医生"的行列。
杨海滨说,这五年,他个人成长为南京地铁一名轨道技术骨干,被评为明星员工,更高兴的是,他还见证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巨变。五年前,南京地铁二号线经天路站和一号线底站药科大,那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大片的荒地或者农田,现在大家再去看是整片整片高楼大厦、经济开发区。而五年以后,地铁还将修建到更多的地方去。他相信:地铁修到哪儿,经济就会发展到哪儿。
2017年,南京地铁开通运营7条线路258公里,运营里程位居全国第五,日均客运量约265万乘次。2016年,江苏已有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和南通跻身"地铁城市"之列,成为中国开通地铁城市最多的省。百姓出行越来越便捷。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黎明 颜斌 罗聪懿)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