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对对碰】总有一种力量 让我们可以勇敢前行|学生手记

2017年09月30日 20:21:4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专稿 文/朱敏 摄像/权廉程 设计/吴倩)

  采访坐标:江苏宿迁

  9月28日下午一点半,经过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和荔枝新闻90后记者秦玉婷从繁华的南京城到偏僻的宿迁洋河郑楼,我们终于见到了此次探访活动主人公——抗战老兵、老党员张正功爷爷。

张正功在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

  还未下采访车,就透过车窗看到已经站在门口迎接的张爷爷,一身绿色工装,一双老旧的休闲鞋、右手一根简易拐杖,不过最惹眼的当然还是爷爷挂在胸前的那几枚光荣的纪念章。身材并不高大的他背已经有些佝偻了,他静静站在那里,从这个画面仿佛就可以读出一部长长的故事。

  伤疤 军人最光荣的勋章

  19439月,19岁的张正功爷爷在本村加入革命队伍,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投入到抗日救亡战斗中,保卫家乡,抵御外敌。入伍后张爷爷被编入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六团二营八连,历任通信兵、班长等职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宿迁、沈阳、北京、朝鲜。张爷爷将生命投入到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记者在张正功家采访

  “爷爷,打鬼子的时候您害怕吗?”25岁的我很难想象十几岁年纪每日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是一种怎样的心境。不怕!上了战场就像喝了酒一样,只想消灭鬼子,一点不觉得害怕。说起当年的战斗往事,爷爷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从抗日到抗美,爷爷滔滔不绝讲了几十分钟,什么战役、多长时间、怎么打的……爷爷中气十足,响亮的嗓门让我一度听得出神,忘了爷爷已经93岁高龄了。

记者在张正功家采访

  端步枪、拼刺刀,有战斗就会有流血有牺牲。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张爷爷曾好几次与死亡擦肩。一次战斗中,张爷爷被炮弹击中,险些丧命,至今腹部还留有很深的疤痕。从20岁到90岁,伤疤伴随爷爷走过了70年风雨岁月。如今,年轻的战士已垂垂老矣,但那道伤疤仍旧是峥嵘岁月最好的记录,是曾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的最光荣勋章

  平淡 生活本该有的模样

  19541130日,张正功爷爷光荣退伍。退伍后几经辗转,最后回到家乡的张爷爷在村里干起了会计工作,很快投入到家乡建设中。也就在这个时候,已经31的张爷爷才结婚成家,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

  打了一辈子仗,我们没有父母,跟爹爹奶奶过的,他来家下聘礼就嫁给他了”。张爷爷的老伴王月英奶奶今年也已经80多岁了,满头银发的她依旧清楚记得当时两人见面的场景。

张正功与老伴儿王月英

  尽管婚后日子不是特别富有,但一家人过得很幸福,老人养育了5个子女,现在老俩口住在大儿子家里,身体还算硬朗的他们自己提水、洗衣、做饭。鸡窝里蹲着正下蛋的母鸡,门口晾晒着金黄的玉米,下午的阳光斑驳地洒在爷爷奶奶脸上,我们的采访轻松而又愉快地进行着。或许,相对于一些人的大富大贵,张爷爷的生活简单而又清贫,但对于经历了近一个世纪时代变迁的爷爷来说,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已格外让人珍惜。

张正功家门口

   “比起那些年战死的战友,活着就已经很幸运了。爷爷简单的一句话却深深触动了我。是啊,今天我们自豪国家强盛、享受社会安稳,我们庆幸在并不和平的时代里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却遗忘了带给我们这一切的那群人,一群像张爷爷这样散落在祖国各个角落里过着平淡生活的老英雄们。

  见证 最无声的讲堂

  “党员,就要为人民作贡献,一心一意为国家。” 1947年在战友李连之(音)和张新应(音)的共同介绍下,张正功爷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入党都是秘密的,在党旗下面宣誓”提起党员身份,张爷爷依旧满脸自豪。

  1947年-2017年,张爷爷已是一名真正拥有70年党龄的老党员。多年来,张爷爷还一直珍藏着党组织颁发给他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多年翻阅,纸张松散,老人用黑色棉线装订好,细心珍藏。爷爷说,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是最光荣的事成为党员,就更要英勇战斗,不怕牺牲,为人民作贡献。

朱敏给张正功带上党徽

  到了两代党员互戴党徽的特别环节,张爷爷赶忙整理衣襟,重新端坐好。当亲手将党徽别在爷爷胸前时,我感到兴奋而忐忑。爷爷的手也颤颤巍巍摆弄着别针,一次又一次尝试,最终爷爷将红艳艳的党徽成功地戴在我的胸前,那一刻我感到小小的党徽仿佛有千万斤的重量,我知道那是一种沉重的责任,是一种红色精神的传承。虽然与爷爷70年党龄相比,刚入党不到三年的我尤显得稚嫩,但那一刻,我能感受到爷爷曾走过的路、爷爷曾经历过的一切,都成为了不断鞭策我、鼓励我的精神财富。在我们的极力要求下,爷爷还为我们唱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爷爷的歌声让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又一幕战斗时的场景,他的歌声像是个时光机,将我们重新带回到激情燃烧的艰苦岁月里。

  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问爷爷对我们这些晚辈、年轻党员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寄语,爷爷没听太明白,几番沟通仍然无法正确向爷爷传达我们的意思,只好遗憾作罢。

  在回来的长途车上,回忆起采访爷爷的场景时我恍然领悟,所谓期许为什么一定要爷爷表达出来呢?他的存在,他的年纪,他的一生经历不就是给我辈的最好教育吗?这样的亲眼见证,已经化为一股温暖力量,感染了在场的我和90后记者戳这里看~90后记者秦玉婷手记,鼓励我们一直勇敢前行

朱敏谈采访感想

  戳看顶部视频见证更多感动瞬间两代党员的故事,未完待续……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