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系列解读(四):以人为本 让这方水土更加令人向往

2017年09月22日 19:05:25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人是发展的核心。建设江淮经济生态区,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目标是把这方水土建成生活美好、令人向往的地方,实现“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的良性循环。

3b150004cb4cca0b7f6c

  建设江淮经济生态区,不仅要生态美,也要生活美。现场推进会指出,要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深入挖掘富民潜力,全面打通富民增收的渠道,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快地鼓起来。近些年,宿迁和淮安重点发展有机果林等特色农业,推进产业链延伸;里下河地区发展优质大米、有机蔬菜和特色水产养殖,不断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岗位……各地要像这样,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链,培育涵养新业态,有效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在富民方面实现大的提升。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丁宏说,要更多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选择包括像生态农业、生物医药、旅游休闲、康养这类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使产业发展和富民结合起来、共同成长、共同分享;同时把脱贫攻坚这项重要任务结合起来,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走出一条发展的新路。

  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人才不可或缺。会议提出,不仅要引得进人才,还要留得住人心。对江淮生态经济区来说,无论是富民还是发展,必须要注入年轻人的力量,改善人才结构。如何让从这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和乡贤回到家乡,如何创造条件面对长三角地区开展柔性引才,当地必须作为一个事关长远的根本性问题来思考。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丁宏说,最重要的是给予人才一种“人尽其用”的成长环境和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对这部分人要建立柔性的人才政策,不一定是“我所有”,但是要“为我所用”,通过各种各样灵活的合作机制,为江淮生态经济区提供智力支撑。

  衡量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成效,不仅要来的人说好,也要住在这里的人说好。就整个生态经济区而言,既要成为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也要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活力区。对外输出生态价值,对内提供完善的服务,只有把外地人和本地人、城市人和乡村人的身心都抓住,才能真正把这里建成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美丽家园。

  江苏省政府参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蒋伏心说,实际上就是为了让人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我们一定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政府也应该对地方发展计算“绿色GDP”,要真正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来发展,同时尽最大的可能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在为人服务这个问题上把生态和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兼顾好。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马遥 陈超 李栋 吴刚)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