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39项人类非遗代表作 江苏占几席|寻遗江苏

2017年09月21日 17:32:57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苏,自古人文荟萃,文化灿烂悠远。江苏,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36项——它们就像一个个神秘的符号,诉说着江苏人血脉里流淌着怎样的进取与思考。非遗因人产生,深藏人的情感。代代传承中,多少人情系非遗,默默坚守,不断创新,赋予了非遗永恒的生命力。荔枝新闻今起推出“寻遗江苏”系列,采用主题系列形式,点面结合,立体呈现非遗之所以绵绵永续的根本所在。


       (荔枝新闻专稿  文/李照  桂丹)

        自去年11月30日起,“二十四节气”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共有39个项目跻身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1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1项。 

  而在这39项非遗里,江苏本土出产以及与江苏有关的文化瑰宝占了8项,数量上居全国第一!

  不看不知道,江苏味儿的世界级宝藏竟然有这么多!

  1 . 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在2001年首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体验地:南京—江苏省昆剧院;苏州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2 . 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民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琴发展史上的众多流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发源于江苏。如扬州的广陵派、常熟的虞山派、南京的金陵派、南通的梅庵派、苏州的吴门派、镇江的梦溪琴馆和徐州的铜山琴馆。

  管平湖、梅曰强、刘少椿等大师也出生在江苏并长期在江苏活动,因此,江苏当之无愧的是古琴艺术的大省。其中常熟又被成为“古琴之乡”,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就曾在这里举行。

  体验地:南京—金陵古琴馆;苏州常熟古琴艺术馆;扬州古琴一条街;镇江梅庵派古琴艺术馆

  3 . 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汉族传统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2009年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江苏剪纸自北向南主要分布于徐州、扬州、南京、常州金坛和和南通一带,已有千年历史,其中尤以扬州剪纸和南京剪纸的历史跨度最长,影响最大。另外,徐州邳县的剪纸也是全国南方派秀丽多姿的代表风格之一。

  体验地:扬州—扬州剪纸博物馆;南京南京市工艺美术大楼、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夫子庙;常州金坛刻纸研究所

  4 . 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有趣的是,“中国端午节”的申遗是由“三省四地”联合打包——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其中,苏州端午节的习俗与其他地区纪念屈原不同的是,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并且习俗出现较其他地区早300多年。

  体验地:苏州 

  5 . 雕版印刷

  作为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现藏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9年扬州雕版印刷作为雕版印刷技艺的核心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体验地:南京—金陵刻经处经版楼;扬州—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

  6 . 传统木结构营造

  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汉族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营造的专业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以大木作为诸“作”之首,在营造中占主导地位。

  这种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延承至今。2009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研究所负责申报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地区的代表性技艺为苏州香山帮,香山帮是中国古建史上一个著名的建筑流派,集木作、水作、砖雕、木雕、石雕等多种工艺为一体,尤其以木工见长,有“天下木工皆出于香山”的美誉。

  体验地:苏州—怡园、严家花园

  7 . 蚕桑丝织

  蚕桑丝织是汉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更好地保存保护祖先留下的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浙江、江苏、四川三省联合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为项目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正式入选。

  5000多年前,江苏先民已经从事丝绸生产,1840年以后,近代机器丝绸工业在江苏悄然兴起。江苏地区的代表性技艺为苏州缂(kè)丝织造技艺、宋锦织造技艺。

  体验地:苏州—苏州丝绸博物馆

  8 .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因色泽光丽灿烂,状如天上云彩,故名云锦。云锦区别于蜀锦、宋锦的重要特征是大量用金(圆金、扁金)做装饰,用色丰富自由,纹饰醒目。其品种主要有三类,即库缎、库锦、妆花。

  现代只有南京生产,称为“南京云锦”。现在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老式提花木机织造,于2009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体验地: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南京云锦博物馆

  事实上,除了这些世界级瑰宝,江苏还拥有数量庞大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你意犹未尽,还可以去看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广电总台联合主办的大型专题片《非遗江苏》,良心安利,不服去看!

       (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