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短视频热度很高,是某微信公号昨天发布的。据说,内容是来自监控录像,叫做“两女孩溺水同行男子冷眼旁观直至女孩溺亡”,
画面场景好像是在某个岸边,两名女孩嬉戏时不慎落水,而两名男子一旁冷眼旁观,面对水中扑腾、挣扎的两名女孩,始终未采取任何救援举动,最终水面平静,视频截止。
很多人看后感到心寒,两名男子遭到了网友们强烈谴责。人和人之间怎么就冷漠到了这一步?眼看着别人生死一线竟无动于衷?
做个搜索能发现,绝大多数网站对这条新闻的转载,都源自一个微信公号。或者说也是因为这个微信公号的推送,让这段视频成了关注的焦点。
但很显然,视频发布在信息上存在极大不完整。
比如,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四个人都是谁?两个女孩最终是否溺亡?这些一概没有,只是一个掐头去尾的视频,发布者想表达什么呢?如果确有两人溺水死亡,当地公安不可能不介入,官方说法在哪儿?发布者在视频后配的文字这么说,“且不说两名男子是两女孩的同伴,就算是陌生人,也不可能这么冷漠”。这句话显然是告诉网友,这四人相互认识,那么发布者之前有过调查核实了?又了解了哪些信息呢?只发布一个视频,不把信息补充完整,显得很业余,抓眼球的心太急。难道发布者只想通过这个视频告诉大家一点,这个社会很可怕,人和人之间很冷漠?
很多人觉得视频拍摄是及时、连贯、真实的,有了视频就有了真相,这个想法大错特错,一小段视频根本展示不了全貌!
比如,如果拍摄者有预谋的策划,人为的选择性拍摄和发布,很容易造成误导。前几天我在节目里说了个话题,“被大妈怒怼的cosplay女生承认是摆拍”,网友们事后才知道,视频是个广告策划,大家都被忽悠了。那怎么证明这个溺水视频不是用新闻手法拍摄的又一个情景剧呢?
况且以现在的视频制作技术,分分钟把非专业人士骗得团团转毫不费力。不信看看这两个视频对比,看看自己能不能分得出真假。
某旅行团组织游客参观火山口,年轻女游客不慎滑倒跌落滚滚熔岩中,顷刻间化作一缕青烟灰飞烟灭。实际上原视频是在海边,火山口的场景是后期的特效制作。
这是六月份一个网传视频,画面显示一只鸽子看到俄罗斯总统普京后,竟然举起翅膀敬礼,网友惊呆了。事后证实也是后期制作合成。
服不服?!
这几年短视频发展如火如荼、App大量出现,网民拍摄与分享视频内容的门槛大大降低,网络运营者更在只争朝夕的“跑马圈地”、争夺短视频地盘。很多时候导致了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真假难分。如何避免对社会舆论生态造成负面影响?这需要监管者尽职尽责依法整治;需要运营者多点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信息发布真实客观全面;至于网友们,也需要多点冷静沉着仔细分辨,避免轻易被忽悠。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