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打的不止是传销团伙,而是整条黑色利益链|荔枝时评

2017年08月09日 10:30:2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王昱

  (作者王昱,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时事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李文星案让舆论注意力再次聚集到“传销”这颗害人不浅的毒瘤上,相关报道铺天盖地涌入公众视野。其中一篇名为《揭秘静海传销的利益共生链:打车、租房与捞人》的报道深得我心——相比于埋怨监管失职、惊叹团伙狡诈,它让人们把视野打开,在追问“传销为何屡治不愈”时开启了一重新思路:传销难打,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人寄生于黑色利益链,不可自拔。

  从常识出发,公众对“传销产业链”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团伙内部的利益分配、资金走向。但从抽丝剥茧、层层还原的“传销村”牟利现状看,传销成风的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它包含着经营租房、寻人、餐饮等诸多生意的环节,每个环节都心知肚明、默默受益,完全不是一个孤立团伙那么简单。

  原本二三百都租不出去的平房,因传销人员到来可以涨到千元。原本售价五毛的馒头,卖给传销人员翻倍。还有人开创了“捞人”生意,帮寻亲者找到身陷传销的家人,然后收取数千元的费用,并保证捞不出来不要钱——当地人就是这样,逐利冲动下试探着法律的边界,与传销者和平共处多方一拍即合,才能扣上了这样一条“传销团伙——创业者——房东——餐饮经营——付费寻亲”的完整链条。一种毒瘤式团伙能够长期盘踞在某个区域、村落,真不是一两个“BOSS”的事业愿景,而是一群人的共同心理期盼,它意味着直接可见的真金白银。

  “寄生”不仅表现于直接的物质收益,还表现为无形的精神支撑。两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很多被亲友花了大价钱解救出来的“追梦者”,并不愿意脱离魔爪,反而觉得亲友破坏了他们发大财的路子;在很多被警察端掉的窝点,传销者在短暂蛰伏后又自发地聚拢回原处。这说明一些身陷传销漩涡的人,自身已成为黑色利益链上最卖力的一环。宁可忍受肮脏艰苦的生活条件,也要为“公司”摇旗呐喊。他们虽然没有直接从中获利,但非常依赖在这个链条上无限度地支取“前景与希望”,一旦离开,就无以支撑不劳而获的发财梦。

  这条利益链的纯熟运作,增加了打击传销的难度,让空手套白狼式的“职业规划”变得既招摇又隐蔽。它给一个原本安静甚至清贫的乡村新增了很多创收的手段,让一批寄生于此的人过上了更滋润的生活,这吸引着无数眼红心热的人纵身跃入,努力寻找这个链条上还未被开采的环节。

  传销利益链,是一个精妙的时代缩影。不止是传销,很多领域毒瘤难治,都在于有一条牵扯甚广、多方配合的黑色利益链。比如深受诟病的自媒体“刷量”丑闻,企业想迅速挣钱,但不愿付出与正规媒体打交道的成本,转而求诸自媒体。公关部门得让老板满意,对这种招摇蒙骗睁只眼闭只眼。自媒体诓钱心切,遂用飘红的数字哄金主开心。利益链的末端是水军,动动手指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达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共赢局面,干嘛不接?——人人都知道真相与是非,仍然互相利用、默契配合,共同打造出暴富神话,把自媒体泡沫越吹越大。

  由此可见,对传销的打击,已经不单是端掉几个窝点、刑拘几个头目那么简单。必须要在立法层面有新动作,这包含力度和广度两方面内容。一来需要提升惩罚的峻厉程度,打破简单处罚后即释放的松弛习惯。二来需扩大惩罚的广度,不再局限于组织者与参与者,利益链的每个环节都应进入法律的视野,让明知有传销组织出没而不举报,反而与之共同发财的“同谋”,一并受到法律的严惩。唯有如此,才会尽可能地压缩传销在某些隐蔽乡镇的生存空间,才能真正彰显执法部门铁腕出拳的治理决心,让这颗毒瘤从社会肌理中彻底移除成为可能。


  关于青年说栏目的几点说明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