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祖纪妍
(作者祖纪妍,“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戏剧导演,电影学硕士,影评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话题性满满的《冈仁波齐》眼看就要票房破亿,即将成为小众文艺电影的票房领头羊,张杨导演此行西藏拍摄的另一部片子《皮绳上的魂》,又于昨日与院线观众见面。因为前段时间市场被展现中国军人风采的大片们雄踞,《皮绳上的魂》延期上映,但我非常幸运,早在上映前就发现常去的影院安排了《皮绳上的魂》的点映场,赶紧买票前去捧场。结束时惊喜发现还有导演见面会!在觉得自己赚大了的同时,也很想把一手资讯跟大家分享。
我没有看过《冈仁波齐》,但我很喜欢《皮绳上的魂》。作为持续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的传奇导演,张杨在他的“西藏系列”影片中风格大变,少了很多嬉皮笑脸,多了很多厚重庄严。最难得的,影片采用了与好莱坞电影有明显差异化的叙事风格,在中国影院的银幕上可谓“清流”。
正如导演在观众见面会时所说的,这部电影弱化了情节,更强调一种诗意的风格。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打破了好莱坞高概念电影突出“起承转合”的节奏设置。电影画面的镜头逻辑代替了人为设计的故事逻辑,时间在平静的叙事中自行流淌,一个个事件自然发生,就像女主角皮绳上记录时间的结。看惯了类型片后,真的会觉得这种感觉很清爽。
《皮绳上的魂》改编自扎西达娃的两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影片主线保留了前者的时空结构:一位小说家追随自己的人物上路,展开一场双重重生之旅,导演自己也说,这是他最初决定拍摄这部电影的主要灵感;而影片的重要支线,即两兄弟的寻仇之路,则来自于《去拉萨的路上》。张杨在回答观众提问的时候表示,两部小说改编拍成一部电影,意味着在文本的表意性上会有新的碰撞,也就是说,势必要放弃掉某一本小说中的某些主题,然后去再生出一些新的表达。
在我看来,《皮绳上的魂》是一部关于救赎的电影。杀生无数的主人公塔贝在被雷击中身亡后,被活佛重新唤醒,因为他还有护送天珠去掌纹地的天职没有完成。当他踏上这条“藏族指环王”之旅的时候,就是他开始偿还自己欠下的债的时候。同样,创作了塔贝的小说家格丹上路,看似是寻找笔下的人物,实际则是偿还自己的心结,因为童年往事只有被记起才能被放下。看似清晰的“元叙事”结构,因为文本特有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而变得“烧脑”起来。
影片最后,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真实与虚幻不再泾渭分明。塔贝与琼既是格丹笔下的人物,也是两位真实存在的青年;一路上指引塔贝的“先知神童”普和一路上陪伴格丹并把他指引到活佛身边的猎犬将军,却在两条故事线索的最后全都消失不见。导演说普和将军都是一种空灵的意象化的存在。
普是格丹为塔贝创造出来的净土,那将军又是由谁为格丹创造出来的呢?是不是我们自以为真实的万事万物,都只是由更高级别的神明虚构出来的?虚构与现实重叠,影片的叙事在此刻与主题相会,结尾耐人寻味。张杨导演说,在他的构思里,塔贝和格丹其实就是一个人。
当被问到为何要连续拍摄两部西藏题材的故事时,张杨回答说,自己从90年代开始就很钟情于西藏,2007年就完成了《皮绳上的魂》的剧本创作,2014年又再次与扎西达娃重新修改,如今终于有机会跟观众见面。去西藏拍片的一年时间里,自己把9个月的时间分给了《冈仁波齐》,另外3个月留给《皮绳上的魂》。虽然目前没有拍“三部曲”的计划,但他非常喜欢扎西达娃的小说,日后如果有机会再去西藏拍片,他也绝对不会放过。
值得一提的是,《皮绳上的魂》没有任何明星出演。具有世界声誉的导演,心甘情愿地独自来到一个影院中仅有100多个座位的影厅,单枪匹马地做地推宣传,这种现象在中国电影行业已不多见。所以,请给这部电影一个机会,也许你会在那片迥异的地貌上看到一个别处难寻的精神世界。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