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实习富士康”为何能“前仆后继”|荔枝时评

2017年07月21日 14:45:3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肖余恨

  (作者肖余恨,荔枝时评特约评论员,知名时评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又是强制实习,又是富士康。几乎所有的情节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换了新主角,这次是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套路总是一样的:打着工作体验的旗号,强制到富士康实习,如果不实习“或将影响毕业”,大学生在网上投诉宣泄,舆论对此关注,涉事单位召回实习生,一波舆论潮结束。不久,就有新的主角替换登场。这样的套路延续了估计有小十年了吗?

  令我们感到奇怪的,并不是富士康何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数年如一日在风口浪尖打滚而“初衷不改”;“一招鲜,吃遍天”“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富士康以这种“合作”方式,来保证自己的代工地位,难说有什么创意,但之所以延续有年,肯定是有内在的现实逻辑的。那就是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素质的廉价劳动力,代工流水线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技术,以实习的名义进行合作,企业所付出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当一波实习生走了之后,还有下一批,根本不愁没有接替者。真正让人不解的是,敢于强制学生到企业实习的高校(职校),怎么就敢前仆后继?难道对可能产生的后果,没有基本的预判吗?

  这里面,有些地方政府是充当了推手的。各地为了争夺富士康这个所谓的GDP肥肉,都使出浑身解数。在征地、厂房和税收优惠方面一路绿灯,除此之外,在游说和谈判时,多承诺有办法帮助解决招募工人的问题。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富士康等代工工厂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尤其当面临代工大单的工期压迫时,就不得不动点小心思。于是,一些高校的学生,就成为最廉价、最可靠的顶缺者了。他们用起来顺手,因为置身于学校这个组织中,便于管理和胁迫。就算起点什么波澜,打个时间差,就是一个工作周期,富士康又可以从容地寻找下一批猎物了。  

  这样说,对富士康似乎不公。尽管在富士康的实习生给人一种“包身工”的感觉,但富士康的确不能算是血汗工厂——这一点,已经有权威的部门做出认定了。实习生不是富士康骗来的,而是由学校组织输送来的,富士康提供“实习”机会,你还真说不了富士康什么事。那么,此事就真的无解吗? 

  假实习之名,输送廉价劳动力,这不是什么秘密;实习学校以学位证、毕业证要挟学生,必须参加实习,这里面有什么猫腻,也一望而知。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不得安排学生加班。”可这些,都可以被三方格式协议合同所化解。对于学生来说,在这样的格式合同面前,几乎没有话语权,所以才叫强制实习嘛。但这样的组织行为,在互联网媒体发达、投诉渠道便捷的今天,几乎一定会暴露出来,也没有什么悬念。那么,为什么就有学校敢于挺身犯险呢?

  这背后一定还有些什么,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据悉,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已经被迫叫停了这种所谓的实习,辽宁有关部门也向公众道歉了——当初学校这样组织实习,难道没有报备吗?又是怎么批准的?现在出了状况,再简单道歉切割了事,这几乎也是套路的一部分。但是,这里面是否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猫腻,我们就不知道了。会不会有人对此负责?对这样损害学生利益的行为,要不要、以及如何问责?还没有结论。这就为下一批类似新闻的产生,预留了伏笔。

  问题的要害还不在这里。这么多年来,在各项制度日趋完善的今天,一些学校还有胆量和能力置学生的利益于不顾,处于博弈劣势一方的学生权益还在被虚置,必须假借舆论之手才能得以勉强维护,这才是关键。

  而处于利益链的末端,面临被强制宰割的境地,没有多少博弈的能力,这里面暴露的问题,绝非高校实习生这么一类群体。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深长思之的一个大问题。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