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为民实干,永怀赤子之心,做廖俊波式共产党员

2017年06月29日 12:28:4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刘根生

  “七一”前夕,党中央决定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宣部追授廖俊波“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廖俊波历任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镇镇长、党委书记,邵武市副市长,政和县委书记,南平市副市长等职务,今年3月因公殉职,年仅48岁。廖俊波在政和县任职时有句话特别令人难忘:“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他说:“组织派我来,不是让我来过渡的,是让我来干事的。”他吃尽千辛万苦,带领干群走特色化与差异化路子,使县域经济从“省末位”跨入“省十佳”,3万多贫困人口摘掉帽子。焦裕禄、孔繁森、李润五、郑培民、牛玉儒、谷文昌、廖俊波……这些先进典型身上有个共性特别鲜明:永怀赤子之心,在为民实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人心就是力量。人心向背决定力量对比,从而决定事业的成败得失。这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是中国共产党人96年奋斗最重要的心得之一,也是新时期治国理政遵循的根本道理。故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实践也早已证明,人心就靠党员干部一颗颗心去争取的。每个党员干部都永怀赤子之心,在为民实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增进人民福祉中凝聚正能量,我们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为民实干,永怀赤子之心,就要始终牢记着共产党员这个“第一身份”,正确对待苦与乐。杨善洲在大亮山植树造林时有人说他“自讨苦吃”,他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廖俊波工作过的岗位都是任务最重、困难最大、问题最多、矛盾最复杂的。有人问他“是不是觉得累”,他说:人有信念,就不会觉得累。在优秀共产党人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种“以苦为乐”。能如此这般,关键就在于共产党员是自己“第一身份”始终在心中具有最重分量。他们也用实践告诉人们,须臾不忘“第一身份”,就能做到无论条件多艰苦都能永怀赤子之心,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

  为民实干,永怀赤子之心,就要勇于“拎着乌纱帽做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有人仍在奉行“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似乎“干事”等于“出事”。其实,“干事”、“出事”绝非一回事。“干事”是履职尽责、建功立业、为民谋利,“出事”是失职渎职或不守规矩踩了法纪红线。“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是本分,把“干事”和“出事”捆绑起来是在替不作为找借口。廖俊波等优秀党员干部也都用实践证明:一公则万事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就会越干越出彩。如果“捂着乌纱帽做官”,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出事”。

  为民实干,永怀赤子之心,也要像廖俊波那样始终以积极心态看“半杯水”,把信心士气提起来。政和县曾是福建省长挂点的帮扶县,县城老旧破败,人们感叹“穷家难当”。廖俊波走马上任后却说:“依我看,政和相对落后,反倒是个干一番大事业的平台。想想,咱们一起努力,在全国率先蹚出一条县域经济改革发展的路子,打它个翻身仗,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面对“半杯水”,有人为“才有一半”而郁郁寡欢,有人因“已有一半”而看到潜力和希望。以积极心态看“半杯水”,就是善于从困难中看到潜力和希望,以坚定信心和高昂士气干事创业。心态决定着行为选择和目标实现效果,心态积极则会努力化挑战为机遇。所以,廖俊波“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大变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新长征征途上再创辉煌,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用行动来回答。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