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个字都不行”背后的权力任性|荔枝时评

2017年06月21日 15:01:1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肖余恨

  (作者肖余恨,荔枝时评特约评论员,知名时评人,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教授;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山西吕梁市在市直事业单位招聘中出了“世界史不是历史学”的笑话后,承诺成立核查组调查,但在事过十天后还没有公布结论。

  近日,媒体又报道了江苏徐州的同样一起案例。一位叫纪元的文学硕士又陷入了“专业名称不符”的罗生门,生生被一道看不见的玻璃门挡在录用的门外,而维权时又被权力的“旋转门”左右,陷入无人负责的境地。

  纪元在徐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报考了市城市房屋征收办公室,这是市城乡建设局下辖的一家事业单位,笔试和面试都是第一名,但在录用公示前两个小时,被通知因“专业名称不符”而取消资格。纪元的研究生专业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徐州市招聘专业要求中列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划分,“中国语言文学”是一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属于该学科下的8个二级学科之一——这是很容易查证的。但徐州市人社局坚持认为,“中国语言文学”是一个具体专业,而非专业大类,纪元毕业证上记载的专业名称,和专业要求对不上,“差一个字都不行”!

  出身中文专业的我,再次查证了国家学位办的重点学位名单,“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代码为0501,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为二级学科,代码为050108。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为何徐州人社部门就坚持认为这是两个并列的专业呢?掌握解释权,而选择性解释,这不是权力任性是什么?话说回来,用人单位市房屋征收办公室,需要的是具备相应素质、胜任工作岗位的人,而不是苛求专业——这话姑且不论,而明明符合专业的要求,为何又被生生卡掉?

  从当事人的遭遇来看,很多网友认为这样的事情出现,确实像个“笑话”,但这样的笑话,谁能笑得出来?有网友怀疑如此“刁难”,可能是为“萝卜招聘”清场。这种怀疑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在没有事实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理解为网友的不满和吐槽。但事后徐州人社局的解释就让人更难以理解了:每个岗位的具体专业要求,由用人单位负责制定,人社局只负责监督指导和查纠。也就是说,如果专业要求制定有误,只能去找用人单位。但用人单位认为纪元能力和条件都符合,又专门打了一份报告说明情况,却因为专业名称不符又被人社部门卡死,这“罗生门”,不是生生折腾人吗?

  据了解,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一个最大的可能是,人社部门按图索骥、机械执行,这也反映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僵化、教条,怕担责任。“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允许”,听起来是严格履职,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负责任。在工作中,不能灵活处置疑难,而是遇到问题绕着走。这样的好处是,出不了大纰漏,即便出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往上面推,反正板子打不到自己屁股上。

  在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的今天,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矛盾,这就需要包括国家公务人员在内的所有人,尊重事实、遵守规律,主动应对。坚持原则没错,但原则只是一个基本的规范,不可能涵盖所有事项。如果对每一个事项都有具体、无误的规定,那规定一定多如牛毛,而且无形中令行政成本也大大增加。

  这几年,中央政府力推的一件大事,就是“放管服”。“放管服”从根本上说,就是简政放权,以政府让利换取市场红利,但这样的改革因为关联到政府部门的利益,用克强总理的话来说,“这是一场深刻的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所谓自我革命,就是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就是要从政府部门“端菜”变为人民群众“点菜”,切切实实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虽然“放管服”说的是政府的审批权下放改革,但从“差一字都不行”的闹剧来看,就可以明白,这自我革命有多么艰难。权力的任性,有时候多么让人无语。

  服务人民,如果不是真正内化为一种纯粹的理念,而只是一句口号,那么“玻璃门”、“旋转门”、“罗生门”,只会让群众哭都没门!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