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秦伯强:以湖为家的太湖“医生”

2017年06月01日 11:07:49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由洋河蓝色经典天之蓝特别公益支持的"我爱天之蓝——寻找最美蓝天守护者"活动,经过前期观众推荐、记者寻访,我们找到了那些碧水蓝天的守护者。

  在太湖水污染治理中,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做出了独特贡献,他们被称为"太湖医生"。几十年来,他们以湖为家,提出了许多良方,使得太湖治污逐步由粗放转向精准。这次,带大家认识一位太湖"医生"——秦伯强。

  “太湖上的时光

  是他无畏的青春

  也将是他永不停歇的余生”

  现任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站长的秦伯强,就出生在太湖边,他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生恐怕都会与这座母亲湖密不可分。

  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站长 秦伯强:“我是喝太湖水长大的,所以从小就在太湖边上玩耍,想去保护好太湖、治理好太湖。秦伯强说,这是一种冲动,也是一种好胜心。

  1996年,秦伯强在美国完成博士后学业,回到中科院南京所,开始研究"太湖"的污染治理问题,一干就是20多年。今年是太湖蓝藻爆发十周年,10年来,太湖流域的人口增加了1000多万,GDP也翻了一番,但太湖的水质却没有继续恶化。为了"没有继续恶化"这六个字,秦伯强团队始终在拼搏一线。

  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 杨宏伟:“他在工作当中是亲力亲为,比如带着学生在湖中心,为了观测风浪过程,亲自搭建平台,实际上搭建平台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在高温下,自己亲自扛着发烫的钢管,这也是为学生做了很好的表率。”

  太湖面积2300多平方公里,为了完成一次全面采样,秦伯强经常和学生们在湖上一漂就是10多天。20多年过去了,划桨的作业船升级成了快艇,昔日的热血青年也成了头发灰白的中年大叔。

  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 杨宏伟:“在2008年,江苏省太湖安全度夏的会议以后,因为痛风原因,不小心摔断了股骨头,进入医院进行治疗,打了钢钉,但是不久又推着轮椅去北京答辩,所以就落下了病根,到现在还是拄着拐杖。”

  7000多个日夜的坚守、数百万人次的取样、监测,秦伯强团队摸清了太湖污染"脾性",获得了太湖生态环境要素变化的第一手数据,开出治污良方,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面对今天的太湖,秦伯强说,喝茶终于能喝出茶香了。

  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站长 秦伯强:“当时水真难喝,为什么呢?蓝藻水花出现,有一种味道,腥臭味,这水你怎么处理味道都去不掉,你光喝白开水的话,这个味道就很浓烈的,你放点茶叶进去呢,就可以冲淡这个味道。现在喝茶,能喝出茶香味儿了。”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办公室规划处副处长 陈军:“科学治太,是我们治理太湖的理念。以秦老师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科学家,这么多年来,尽心尽责,身体力行,他们既是太湖的医生,也是政府的智库。我们有信心,以科技治太的引领作用,重现太湖的碧波美景。”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许薇 桑雨生)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