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墙是南京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沿着明城墙,分布着不少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老旧居民区原有状况难以满足居住需求。
2016年,南京市启动三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来,其中明城墙沿线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旨在打造合围片区,提升明城墙周边环境面貌。近日,龙虎网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夫子庙街道的老旧小区武定门北巷小区,记者发现经过环境综合整治,小区内道路宽敞清爽,车辆有序停放,居民楼外立面粉刷一新,小区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老旧小区“变身”湖景房 小区“颜值”明显提升
武定门北巷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距今已有三四十年,现有14栋楼285户居民。由于年久失修,且没有物业公司进行日常管理,小区内杂草丛生,卫生情况不尽人意,违建现象普遍。2006年,武定门北巷小区进行过一次屋顶“平改坡”过程,但这对小区的整体环境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许多市民回忆起以前的小区情况,都止不住地摇摇头。
整治前
而如今却是一番不同的景致。小区楼房外立面进行了粉刷,统一为“青砖黛瓦”的城南色调,显得既美观整洁,又别具秦淮风韵。此次的环境整治工程包括外墙的防水、外墙的空调遮挡、晒衣架统一更换、雨棚统一制作等。
整治后
值得一提的是,外秦淮河的沿河步道也将与小区连成一片,将小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湖景观房”。北巷小区居民张阿姨生活在这儿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她告诉记者,“原来这里就是一个土坡,时不时有居民随手丢下的散落垃圾,而且道路也比较狭窄,可以说,如今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靓了、路宽了、水净了,算是给老房子整体换了一件新衣服。”
设置工程材料展示间 居民自主决定所有用料
此次环境整治获得了老百姓的普遍认可,与街道社区、工程单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老旧小区整治过程中,前前后后开了几十次居民议事会,大到整治方案、小到晾衣架尺寸,都要听取居民群众意见,真正做到民主整治。莲子营社区书记陈海宁告诉记者,老百姓一开始有抵触情绪,因为他们习惯了住在老房子里。如何让居民接受新东西,这就需要民主协商。“环境整治之前我们为每家每户做了问卷调查,看看居民希望有什么变化。搜集后我们反馈给出新办,希望设计时把居民的想法融合起来。”
对于一直不愿意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居民,陈海宁和她带领的社工队伍分头一次又一次上门去做思想工作。“有一户居民,我们上门协商了有三、四十次,有时候他白天不在家,我们就晚上去。”陈海宁说道,“劝说的同时,用真诚的行为感化他,反复做工作,人性化的服务也能让其他家庭放心。”
285户居民、9名社工,耗时不到两个月,这其中,积极分子、党员骨干、网格楼栋长、社区志愿者发挥了巨大作用。社区全员发动,先作通党员、积极分子等的思想工作,再通过他们,带动邻里之间的互谅互助,最终超过九成居民积极配合小区环境整治工作,在时间进度和整治效果上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
不仅如此,为了保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透明公开,施工方越城集团还专门在小区内设置工程材料展示间。越城集团秦淮房产经营公司副经理李曙华表示,“环境整治工程所需的物料都会放置在展示间内,供市民进行对比选择。把决定权交给居民,既可以提高工程效率,又可以大大降低了居民与施工方发生矛盾的概率。”
46处老旧小区、楼栋群国庆前将焕然一新
如今武定门北巷小区的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下一步,还会在小区内建设起若干个市民广场,并设置健身设备。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每天有将近200名工人,在武定门北巷小区内头顶烈日进行着施工。预计到六月中旬,市民就可以看到一个焕然一新小区。对于武定门北巷小区日后的管理,陈海宁也有了一个规划,“社区希望日后能引进物业公司进行小区管理,我们相信引进物业后会,对于居民的服务会更专业,使居民住得更舒心。”
明城墙沿线小区连片整治是今年南京市老旧小区整治的亮点之一,除了高标准,精细化建设管理也是重中之重。据悉,秦淮区在明城墙沿线有46处老旧小区和零散楼栋被纳入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体面积约为95.5万平方米,这些老旧小区都将按照武定门北巷小区的环境整治工程标准进行。整个环境整治工程从3月初开始同步启动,工程预计在国庆节之前竣工,届时秦淮河、明城墙一带环境将会变得更美。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