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办个事“磨破嘴、跑断腿”,“一次不跑、事情办好”,恐怕是每个办事群众发自心底的期盼,现在,美好的愿景已落地成为现实。就在上月底,南京市栖霞区诞生了全国“不见面”审批营业执照第一单,该模式即将在全省进行推广。创新实践的成功,映照出的是栖霞区在“放管服”改革中打出的一套组合拳,眼下集成创新基层现代治理的“栖霞样板”已经逐渐形成。
4月27日早上9点,南京栖霞市民徐燕,在家点开手机APP上的“市场主体不见面审批系统”,提交企业证照申请材料后,远在几十公里外的栖霞尧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同步接收,电脑那头的徐燕在提示下进行人脸识别,尧化街道工委书记王永怀介绍说:“我们这边马上启动视频对话,请她打开照相机,以及把她的身份证复印件拍过来,既有手写表格,又有拍照。给她发受理通知书,后台人员作出核准通知书,给前台受理人员。”
全程不过20分钟,执照已经审批完毕,徐燕只需等待签收证照快递即可。就这样,全国首张“不见面”审批执照在栖霞诞生。过去的审批“章”变成现在的服务“键”,目前栖霞区街两级梳理出182项不见面事项清单,其中审批服务事项达78项;企业和群众可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官方微信等渠道,进行在线咨询、下载查询等服务。
“不见面”审批的创新实践,得益于栖霞率先推行的受理权、审批权分离的全科政务改革。在架构上,建立街道便民服务中心9个,赋权区级办理权限,以此为依托,不见面审批相当于实行前台全科受理、后台同步审批、区街联网通办。在尧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就把134项政务服务项目“一网打尽”,当场办结的半个钟头都要不了,中心负责人钟玉芝说:“每个窗口都能办理,一个社工既能办理劳动的、也能办理老龄的,事项里面一共63项权限在街道层面,跑一次现场进行办结;还有71项材料属于代办事项,权限不在街道需要上级部门审核批准的,办好再通知老百姓领取。”
如何把下放的权力活用起来?过去部门有执法权“管得着看不见”,街道无执法权“看得见管不着”,推行“查处分离”综合执法是栖霞区给出的解题思路:将10个区部门1313项行政检查权下移至街道,由一支队伍管全部,有效解决这一长久存在的难题。
权力“放下来”,还要能“接得住”,通过有效地“管”来促进更积极地“放”。栖霞区构建准入、信用和监管联动模式,将每天新增的商事登记审批结果,及时推送到区综合执法信息平台和法人信用库,9个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对已入库的4.46万家个体、企业逐一巡查,将处置信息反馈回区平台和信用库,做到批管同步衔接。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栖霞区市场监管局局长仇金龙表示:“通过第三方掌握全国三千多万家企业的数据,从网上落到了线下,平常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主体失联、或者超许可经营或者受到消费者预付款跑路,会实时到大数据筛查,看看有没有这类失信行为,可以起到提前预警作用,把它调到失信名单里,联合惩戒让它寸步难行。”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刘雨薇)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