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南通实业家张謇是我导师

2017年04月29日 06:56:39 |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

  首届江苏发展大会将于今年5月举行,“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受邀参会。这位从南通海门走出的科学家,近日在上海接受了现代快报记者的采访。除了谈目前的工作,崔维成也对江苏未来的发展给出建议。

  先独善其身,后兼济天下。这种旷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南通实业家张謇给崔维成产生的深深影响。崔维成说,他有一个梦想,希望将张謇的实干精神推广到更深更远的地方。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严君臣 文/摄

  人物名片

  崔维成

  1963年出生于南通海门,是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特聘教授。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中国首艘万米级深渊科考母船“张謇号”的总设计师。

  现任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负责研制11000米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和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精彩语录

  “我做了一辈子的科研,只要有设备,在哪里做工作都是一样的。”

  “人生过了大半辈子,年轻时的想法大部分都实现了。读书要刻苦,但不能钻牛角尖地死读书。我虽然做事情都很有规划,但并不会非常死板,反而非常变通。有时候遇到困难一时不知道怎么解决,我想一个晚上,试各种方法,往往就能解决了。”

  “我现在的家在(上海)市中心,家人都住在那里。但我工作的地方离那里很远,坐地铁也要几十分钟。我现在除了周末都住在学校里,上班步行五分钟,就大大节省时间了。我希望能节省时间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要是每天在路上浪费这么多时间,对我来说就太奢侈了。”

  人生转折

  高中统考让中国多了一位科学家

  “我们没什么社会人脉,以后只能靠你们自己了。”小时候,在家务农的父母总会念叨这样一句话,这也鞭策了崔维成一生。初中时恰逢高中开始统考,他便确立了目标——考上海门中学,考上名牌大学,做科学家。

  “我比较要强。原来以为以后只能当农民,但也想当技术最好的农民。后来得知可以上高中,我想机会来了。”崔维成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考上海门中学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后来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让他正式走上科研道路,然后一步步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如今已经是业内泰斗级专家的崔维成,生活非常简朴。每天和学生们一起在食堂排队,在大学校园里散步……大部分时间他都“泡”在工作室,与机器和数据为伴。为了节省时间,他一周才回一次位于上海市区的家,其余时间都住在学校。“要是住在家里,路上搭地铁就要好几十分钟,我不希望把时间花在路上。”

  虽然作息严谨,但他并不刻板。“遇到问题不能钻牛角尖,要换个思路。我工作时遇到瓶颈,也会积极求变。”正因为这样的思辨精神,工作中的崔维成并不拘泥于传统,而是积极与社会力量合作,寻求资金支持。

  自我定位

  希望有对社会产生正能量的引导效应

  先独善其身,后兼济天下。“张謇是我一生的导师,而我对自己的定位是示范作用。各人的问题都是要靠自己的觉悟才能真正解决。”崔维成希望,他能有对社会产生正能量的引导效应。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济世观念,与家乡名人张謇的影响密切相关。崔维成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从小到大有两个追随的楷模人物,一个是有着慈悲和认真精神的李叔同,另一个就是家乡海门的张謇。张謇作为清末状元,将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实业兴邦大工程中,为南通建设成为“近代第一城”奠定了基础。

  踏实、勤奋、胸怀高远,张謇身上的这种精神,成为崔维成追求的目标。对于很多人来说,张謇是个实业家,但崔维成认为,张謇留给后人最重要的不是他创下的这些实业,而是这种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为了纪念张謇,让“实干兴邦”的精神影响更多人,崔维成将国内首艘万米级深潜器科考母船命名为“张謇号”。如今,这艘由崔维成一手设计制造的科考母船,正活跃在深潜领域,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下个任务

  想设立“张謇奖”弘扬实干精神

  按照崔维成的人生规划,如今他已经走到第二个阶段的“人生边上”。从三十岁开始,崔维成的第一个十年是致力于做基础研究,写文章和书;第二个十年,有了机会参与“蛟龙”号的研制,主要是利用行政资源来负责这个项目的研制;第三个十年,他希望探索不依赖于行政资源,主要依靠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加快前沿科技的发展。

  如今,54岁的崔维成依旧奋战在科研第一线,也在逐渐将工作移交到年轻一代科研人员手里。他说自己目前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让载人深潜技术在国际领先,为我国的深渊科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二是在自然科学领域推出“张謇”奖,弘扬“实干兴邦”的精神;三是在社会科学领域推出“叔同”奖,弘扬“慈悲与认真”的精神。

  心系家乡

  为家乡转型升级进行“头脑风暴”

  受邀参加江苏发展大会,崔维成也感念颇深。对于他来说,家乡是哺育自己的地方,对他的一生有深深的影响。虽然如今在上海工作,但他始终心系家乡,也一直密切关注着江苏的发展变化。

  “江苏的发展在过去三十年里一直是比较快的,但现在也进入了某种新阶段,再用过去的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我觉得举办这次江苏发展大会,就是希望告诉江苏人民,我们要转入新阶段了,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出谋划策,找出新阶段的发展思路,统一大家的思想,继续在新阶段保持全国领先的地位。”崔维成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认为这个会议可能对江苏未来20-30年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他会积极贡献力量,为家乡的转型升级进行“头脑风暴”。

  未来追求:

  实现深渊科学项目的新突破

  现代快报记者(以下简称快报):您小时候有其他兴趣爱好吗?

  崔维成:我们小时候除了上学还要给家里干活。我小时候很会讲故事,同学们非常喜欢听。为了让我腾出时间讲故事,他们会帮我干活,现在想起来也特别有意思。

  快报:在您的记忆里,家乡有什么难以忘怀的特产吗?

  崔维成:海门历史悠久,有不少特产,像我们海门的羊肉、芋头、洋扁豆等,口感和上海这边是很不一样的。直到现在,每次回老家我都会买一些,带到上海来。

  快报:您有没有想过把这份事业传承给子孙?

  崔维成:我不希望儿子的职业跟我的事业沾边,否则别人一提到他,可能只会想起他是“崔维成的儿子”,却抹杀了他的个性和努力。现在儿子的学科方向与我没太多交集,我们平时会彼此交流人生经验和感悟,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我认为这样挺好的。

  快报: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方便透露一些吗?

  崔维成:我们的工作正如期稳步推进。希望能在现在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有所突破,尽快研制出包括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在内的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让我国能在业内占据领先地位。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