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为老公维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荔枝时评

2017年02月24日 16:31:1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闫红 

  (作者闫红,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作家;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天的朋友圈,冷不丁地被一篇《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在我心中,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刷了屏。作者是个全职太太,名叫Emily LIU(为行文方便,我们后面且称她为Liu太太),文章的主题是控诉她创业的老公被CEO给耍了。作为公司第二个员工,跟着老板七年,一直以联合创始人自居,想要老板兑现股份时,却被告知,根本没这一说。

  然而,只是一夜之间,反转出现,有知情人指出,Liu太太的老公当时拿到的分红不是100万而是200万,又说他后来完全不在工作状态,导致其他员工极度不满,CEO不但未曾苛待他,甚至是过于纵容他,在分红等各方面都向他倾斜,但他依然欲壑难填。

  如果说以上这些还犹可,有个帖子就不只是打脸,简直是扒皮了。作者自称是Liu太太的前同事,就从Liu太太如何想钓个金龟婿,到她的婚礼婚纱汽车包包,统统扒出来,最后还发出疑似作者的性感照,说她参加过什么选妃。真不知道是什么仇什么恨,让这个“前同事”这般落井下石。

  事到如今,很难说谁是输家谁是赢家,CEO的声誉自然受到极大影响,Liu太太一家的生活也必然会受到极大干扰也许,网络才是最大的赢家,它朝三暮四,把网民和当事人都耍得团团转,还记得上次罗尔事件吗?一个是募捐,一个是维权,两件事情的相似之处在于:从让读者从热泪盈眶到咬牙切齿都是在一夜之间。

  这或许是微信这个平台的特点所致。一篇公号文章得以广泛传播,多半是借助朋友圈里转发的力量,朋友圈供朋友熟人日常交流沟通,也是人们塑造自己良好形象的平台,那些能够让自己看上去更善良正义的文章,通常能够引发人们转发的冲动。

  Liu太太最初的弱势处境,激发了人们的同理心,也瞬间引爆了人们的同情心,至于她说的有些细节似乎值得推敲——暂且不管那么多了,先发出去再说。就这么着,被感性的力量驱遣着,这篇文章获得了病毒式的疯狂传播——我翻了下Liu太太以前的帖子,点击量少的只有四五千,多的一万多,她自己大概也没料到这次有这么大的影响。

  但这只是第一步,一部分人率先展示了自己的美德,另一部分人就要展示自己的聪明,反转的声音必然应运而生,让另一些人,通过转发,获得智商上的优越感,至于CEO是不是一面之词?哎,也先不管了,发出去再说。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人们所知道的真相还是有限的:那个股权到底是怎么回事,Liu太太的老公在公司里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但人们想评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到了这个时候,这件事也许不再和当事人有关,而是和人们想展现什么姿态有关。

  但当事人注定要裹挟其中,要面对各种质疑乃至于羞辱。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不应该通过网络求助?倒也未必,两害相权取其轻,就看你想要的是什么了。如果说,通过这场纷扰,逼得CEO不得不兑现他所言的“一直都在”的股权,倒也不失为一种胜利,毕竟解决了法律没法解决的难题。

  只是,在把个人私事捅到网上之前,要注意两点。一是,说出去的话,如射出去的箭,无法收回,你不知道这支箭会激起怎样的水花,就必须做到无一字无出处,不要因为细微瑕疵,被人抓住把柄。

  二是,要对事件的发展势态,有着最大程度的预估。看自己能否扛得住,跟自己说好了什么都不怕,再做决定,免得最后觉得得不偿失。

  总之,网络上水流湍急,人心各异,不要妄想永远依靠感情道德占据优势,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要么你的事情足够惨,要么你的心足够大,决定上网维权之前,真的需要把各种可能与得失都想清楚了,对于所遭遇的一切,才能抱有求仁得仁的平静。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