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钟的
(作者王钟的,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赵雷火得并不意外,却又爆发得让人惊叹。在湖南卫视音乐节目《歌手》中,赵雷带着他的民谣歌曲《成都》,在满场流行音乐中吹来了一股清风。一向以文艺和小众为标签的民谣,一时间在朋友圈里刷屏,在大街小巷被传唱。
民谣的旋律一贯是浅吟低唱为主的,节奏缓慢,曲调悠扬,是民谣歌曲的主要特征。正因如此,喜欢的人对此痴迷,不喜欢的人毫不“感冒”。赵雷火了,并不意味着民谣唱法就此走向大众。单曲《成都》的走红,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歌曲表现的这座城。在我的观察中,很多人因为成都认真听完那首歌,又因为成都愿意分享出去。
赵雷不是成都人,他出生成长在北京。他对成都这座城市的理解,来自于一名外来者的观察视角。歌词中,直接表达成都元素的意象并不多。有批评者称,只要把“玉林路”改成其它城市的道路,歌名换成几乎任何一座城市都能成立。
真的是如此吗?恐怕未必。尽管歌词中直接涉及成都的元素不算太多。但是在当前中国的城市中,只有成都等少数几座城市,才能在文艺作品里引发如此强烈的社会共鸣。
众所周知,公认的四座一线城市分别是“北上广深”。这个国家的技术精英、创业者、文艺工作者集中于一线城市,一线城市除了“大”,更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而散发出朝气和锐气,展现出进步的力量。北京的文化底蕴,上海的金融地位,广州的海纳百川,深圳的突破创新,都是其它城市难以比拟的。在城市的发展中,地理区位、行政资源、历史沿革固然重要,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人的因素。
正因为一线城市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才让它们保持发展动力。然而,随着人口膨胀,城市各项资源难免变得捉襟见肘,交通、环境、医疗、教育等领域纷纷显现出“大城市病”。近年来,一线城市纷纷出台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政策,这却是一把双刃剑,人口规模得到控制,固然有助于大城市病的缓解,但是,如果对城市发展有作用的外来人口被过多限制,难免影响城市发展的长足潜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才不得不寻找新的突破口,“第五城”的概念呼之欲出。其实,“新一线城市”的说法也好,“第五城”的说法也好,都表达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新理想。因为在传统的一线城市发展空间受限,人们自然而然地努力挖掘新的空间。一个大国的城市化本来就不能只看几座“超级城市”,比如在美国的城市版图上,人们记住的不光有纽约、洛杉矶等国际大都会,还有波士顿、亚特兰大、休士顿、西雅图等城市。美国主要的大公司和高科技产业也不是集中于纽约这样的经济中心。
大概也是顺应这样的趋势,这些年像杭州、成都、苏州等城市脱颖而出,人才流入如过江之鲫。一些传统上由一线城市承担的职能,如重要的国家会议、亚运会等体育赛事,都相继花落这样的城市。更重要的是,相比一线城市的“大”,这些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城市(当然也算是大城市了),在吸引人才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了特色。杭州的口号“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成都被誉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并没有过于夸大之处。
尽管在赵雷的歌中,成都是“那座阴雨的小城”,但是人们都知道,成都并不小,它可以容纳的远比现在更多。当往西部去的人首选成都为基地,当创业者不约而同地到杭州实践理想,这些城市的发展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闯荡四方的游子期待中国的城市中出现更多的“第五城”,这些城市能够承载人们的精神寄托,成为安身立命的新家园。
关于成都的歌如此打动人心,难道不正该由赵雷这样的外来者唱么?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