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善意,远没丰盈到可以这么贱踏的程度|荔枝时评

2016年12月06日 15:28:3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王昱

  (作者王昱,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二学生,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连续多日处在风口浪尖的罗尔,终于在媒体上回应了质疑。其中,最受诟病的点是房子不能卖的原因:深圳的一套得留给儿子;东莞的一套得给自己以后养老用,那是退路;另一套是现在老婆的。在罗尔的价值序列中,给儿子免除后顾之忧、让自己老有所养的份量很重,重到给女儿救命这样极其重要又极其紧急的事都无法撬动。不能让自救断了自己的后路,所以选择他救。

  有种辩护的说法是,在有条件自救的情况下选择他救,尽管不那么高尚,但是罗尔的自由。我也曾尝试着挤出最大的善意与宽容,去理解一个因为渴望守住退路而向慈善组织求助的人。但是,自由,以不侵犯别人利益为界。无界的自由,往往伴随着无限膨胀的私欲。把慈善资源留给最需要的人,应该是一个善意社会的起码共识。因为某种程度上说,有能力自救而依赖他救,就会挤占真正毫无退路、家破人亡者的求生希望。而中国现有的慈善资源,应付真正的绝望与挣扎尚且十分勉强,远远没有丰厚到可以用来替另一群人“守护退路”的程度,承担不起这种不切实际的自私期待。

  这番振振有词的回应,倒是解答了一直困扰在我心头的“他为什么不向公益组织求助”的疑惑。为什么绕开正规慈善机构,直接投向网络募捐?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慈善组织,会荒诞到把有限的公益基金发给一个有三套房而不愿卖、指望着公益组织去给自己守后路的人。相比之下,公号求助是捷径,不用核实,不用验证,投到网上去很容易引发病毒式的扩散。“不想占国家便宜”是个道貌岸然的借口,真相是,一旦进入财产状况审核流程,他占不到便宜。

   罗一笑前后两次住院57天,共计自付3.6万,并没有达到“一天一万”的程度,对此罗尔的解释是,我在表达一种焦虑。不得不说,罗尔的焦虑真是很懂事、很通人情,知道什么时候该出现,什么时候不该出现——在需要募钱减轻压力的时候,它乖乖地冒出来了,但在需要“砸锅卖铁也得给孩子救命,哪怕救不回来也不留退路”的时候,它又乖乖地躲起来了——当女儿性命随时不保时,这位“焦虑”的父亲冷静地权衡了儿子遥远的未来,清醒地考虑了自己二三十年后的晚景,理智地平衡了生命与退路,最后决定把包袱丢给一个虽然不那么友善、但关键时刻还是能攒聚起很多爱意的世界。

  包袱抛出后,争议与善意一同袭来。在接受东方卫视采访时罗尔说:“所有人都不管我女儿,就想我是不是个骗子,怎么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我真的好绝望啊,没有人关心我的女儿,是不是在死亡线上挣扎。”听到这样的质问,就像往大众嘴里塞了一斤苍蝇般让人反胃——人们不设防备地转发,毫不犹豫地赞赏,散落的善意迅速汇集成二百多万巨款,但这依然无法让他满意;当夸大其词的渲染和真实的财产状况被揭开,他丝毫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何不妥,满腹委屈地质问社会同情的稀薄和人心的淡漠——我们的善意,远远没有富裕到可以这么贱踏的程度啊。人心的柔性,远远承受不了这样粗暴的撕扯啊。

  新闻反转之初,很多人在规劝那些有上当感的人,不要因为一些欺骗就失去同情和悲悯的能力,应该继续保持悲悯感和同情心。欺骗夸张是他们的本性,善良爱心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应该使出最大的善意去理解一个救女心切的父亲,理解他用力过猛的表演。我同意这样的看法,我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你可以盯着眼前那些泥泞的污点不放,但你不可以把污秽抹在整个世界的胸膛,以此作为自己拒绝行善寻找借口,并煞有介事地说整个世界都不配得到你的善意。”

  但现在我认为,道德觉悟,不能单方面地往善良又不设防备的人们肩头压,如果还在以“弱者身份”的盾牌,去回避对一个肆意践踏着稀薄善意、奢侈消费着社会同情心的人的批评,那么这种饱含情怀的道德呼吁是很苍白、很无力的。要知道,同情,从来不是可以无限度支取的情感资源。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