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不读书的人在丢书,不觉得搞笑吗?|荔枝时评

2016年11月16日 14:27:5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曾于里

  (作者曾于里,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文化评论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某小清新·文艺范·营销能力一流的公众号又跟风地搞起了一个“丢书大作战”的活动,为了避免给该营销号做广告,就不点名道姓了。之前的“4小时内逃离北上广”——结果飞机票被揪出内定的活动就是他们搞的,对了,他们之前还搞过集合9位素人与9位男团约会直播的营销活动。该营销号以文艺起家,打着真文艺的口号,卖的却是朝阳区30万散养的仁波切口袋里的假药,如今竟也聚集了100万号称文艺青年的粉丝。

  什么叫“丢书大作战”?这得从英国一个弄了好几年的“Books Underground”活动说起,这个活动倡导的是把读过但不需要的书留在地铁站里,让经过的感兴趣的人可以阅读,以此来加大旧书的传阅人数和利用率。活动搞了几年,一直颇为小众。直到哈利波特系列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森的参与,这个活动才在社交网络起了一点波澜。艾玛·沃森是众所周知的大才女,纵然在演艺圈风生水起,但演戏之外她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她在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拿到8A+2A2009年同时被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牛津大学和布朗大学录取。她本人也非常热爱读书,在公开支持“Books Underground”的公益活动之前,就在地铁里留下许多她曾读过的书。因此,她与这个活动的气质是非常契合的,一个爱读书的明星支持一个推广阅读的小众公益活动,这很符合阅读的本质:私密的,沉静的,一种智识上的分享与乐趣。

  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个活动到了中国营销号手中,就演变成了浩浩荡荡的全民狂欢运动了。与“Books Underground”的公益属性不同,“丢书大作战”的炒作意味非常明显。一是,该营销号办起了这个活动,立即与三家财大气粗的企业合作,并且其推出了所谓的1000份“工具包”也是为自己做宣传。二是,营销号请来了黄晓明、徐静蕾、张静初、张天爱等多个明星参与,这些明星本身读书吗?不得而知,但他们都不是艾玛·沃森,该营销号看重的只是明星的噱头效应。三,也是更根本的问题,就是该营销号所举办的一系列活动,都暴露出了“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病。他们将这次活动称之为“丢书大作战”,不错,他们注重的是“丢”,注重的是“丢”这一形式和仪式感本身,为了丢而丢,为了蹭热门活动而丢。至于那么多人丢了那么多书,丢了之后呢?丢的又是什么样的书,成功学和心灵鸡汤?在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北京地铁适合读书吗?丢下的没人读的书籍会被当垃圾吗?——该营销号压根就不去想这些问题。

  总之,如果说“Books Underground”是鼓励热爱阅读的人分享阅读,那么“丢书大作战”就是一个营销号为了蹭热度和赚做的一场秀。整个活动呈现出的气质就是跟风、闹哄哄、盲从、娱乐至死,与真正的阅读毫无关系。丢书的人,很可能本身从不读书,他们参与这个活动,估计就像是微信朋友圈里的集赞活动,稍嫌不同的是,“丢书”有逼格,带着那么点文艺范,与该营销号“装”的气质很贴近。

  不禁想起豆瓣上一起真实的案例。说是某个报社夜班编辑无聊,在豆瓣上瞎编了一部名为《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的电影,胡诌了一段剧情,用自己的生日当做IMDB编号,并将同事的英文名杜撰为演职员表,再以苏联导演帕拉杰诺夫那部《石榴的颜色》中的插画为蓝本弄了幅海报,扔进了豆瓣电影库。可一年过后,这部莫须有的电影已经有207人看过,并打出平均8.9的高分,并有人写下了长篇影评,称该片为“此生必看的200部影片之一”、“是部难得的好电影,励志青年推荐必看电影之一”。“丢书大作战”不就是一部现实版的《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一群也许根本不爱读书、缺乏主见的人在鼓动下到地铁里“丢书”,然后拍照发朋友圈,发一段阅读真好的感慨,想想这画面,还真是醉人。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读书漂流这一形式不好,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愿意将他读过的好书分享给别人,让知识在漂流中得到更好的传播,自然是件好事。但前提是,你真的阅读了,你发自内心在分享,而不是被一次娱乐至死的活动绑架,忙不迭地在地铁里丢书。否则,结果只能是:书仍旧没有人读,读书成为营销和炒作的噱头,舆论一地鸡毛,地铁里的书成了垃圾,保洁阿姨工资没增加工作量反倒多了不少。

  自己做作就算了,但请别给别人添麻烦好吗!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