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一碗好面需要什么,入口即化的酥软焖肉?还是回味绵长的清亮汤汁?江南女子,异乡创业;名家取经,博采众长。一碗“苏”面,还原江南好味道。
面条作为家喻户晓,老少咸宜的传统食品,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搓、拉、捏、切,或是煮、炒、烩、炸,其烹制、口味花样之繁多,往往成为一地的独特标识。今天的创富江苏,主人公是一位江南女子,拥有十多年饮食行业从业经验,扎实的功底和对家乡美食的热爱,让她煮出的面条独具江南特色。
每到吃饭时间,这家开在南京某商场负一楼的面条店就顾客盈门。23种不同口味的面条,满足了不同食客挑剔的味蕾,此外还有18种小食和各类饮料。清淡细腻的面条,搭配精致小菜,引得附近的上班族和学生党争相光顾。
面点的老板李雪芬是常州人,十多年前因为工作原因定居南京。在当地,面条以老卤面或皮肚面为主,讲究浓油赤酱或配料丰富,虽然口味独到,但是吃得越多,李雪芬越发思念家乡的味道。传统苏氏面条与南京面条最大不同,是讲究浇头精致、面条细韧、汤汁清透。通过市场调查,李雪芬发现在南京市场,钟爱苏氏风味面条的客群大有人在,那何不开一间小面馆,还原家乡的传统味道呢?经过一番准备,李雪芬的面馆在一家人气旺盛的老牌商场开业了,招牌菜就是她心心念念的传统“焖肉面”。
传统的老店品牌,和经验老道的面条师傅,是苏氏面点叫响市场的活招牌。不过伴随人员流逝,限制了传统面店的扩张,使得叫好又叫座的门店,数量在不断缩减,远远落后于现代商业的发展。李雪芬看在眼里,觉得可惜又心痛,她认为中式老店应该模仿洋快餐的标准化流水线模式。她在自己的店里,制定了一套煮面的标准流程。
李雪芬说,每一份面条是130克,水大沸的时候放入锅中,看着表掐准时间,细面煮20秒,粗面煮2分钟。严格执行煮面的标准化流程,确保了第一碗面和第1000碗面都是一样的口感。除此以外,李雪芬也对传统苏州面条做了改良,把一般面粉改成澳洲白麦面粉后,进行再加工。李雪芬说,她们有一条生产面粉的生产线,投入这么高的成本,不含荧光剂、漂白剂,口感绝对是不一样的。
李雪芬的面条店开张后,颇受好评,四年时间里从原来的一家门店孵化出八家分店,生意还做到了合肥。那么,除了标准化煮面,她还有哪些独家秘诀呢?
创业前,李雪芬曾在几家知名餐饮上市公司做餐厅管理。业内深耕多年,她发现苏锡常一带很多老品牌面条店品质上乘,基础雄厚,却没有现代市场意识,缺乏包装、缺乏推广。李雪芬就想要打造自己的面条品牌,把苏锡常等地传统风味融入其中,将传统的面条品牌化、包装化。
李雪芬想到做到,不过开张的过程还是非常痛苦,当时是8月份天最热的时候,她召集了团队,开始建立标准化连锁餐厅最重要的核心--中央厨房。这里承担两个功能:一个就是所有产品的集中生产、统一生产、实现产品的标准化;还有就是中央仓储的功能,所有的食材实现统一配送。
建好中央厨房后,第二件事就是立刻找店铺,当时要让人气密集的商场接受一家新店,并非易事,如果质量不过关,就可能拉低商场的口碑和品质。当时,商场要求,必须要在二十天内把店铺装修好,建立运营。李雪芬的守信和专业,装修期间,每天24小时开工,获得了合作商场的认可,面条问世后,也获得市场的青睐。因此商场在合肥开新店时,邀请李雪芬的面条店一同加盟。
李雪芬仔细考虑后,接下了这个邀约。异地拓店最考验物流和品控,为了节省成本,李雪芬没有选择外包,而是自己带领团队,把一块块硬骨头啃了下来。
菜品方面,李雪芬除了吸纳江南面点师傅的精华外,还格外重视创新。现代人的口味侧重清淡和养生,更喜欢食物的原汁原味。李雪芬带领团队寻找食材,不停试吃,探访了不少原料厂家和新老门店。
一步一个脚印,李雪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品牌,目前,她的店面一直坚持直营模式,而没有放开加盟,为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如一品质,把好的口碑广泛传播。她的理念,看似保守传统,却在各种餐饮店的潮起潮落中屹立如初,稳固发展。
细心的顾客会发现,在李雪芬的面条店,有几位笑容灿烂的店员,她们动作麻利,文静无语,客户有需求,他们会拿出纸笔与其交流。细问之下,原来这是李雪芬聘用的几名聋哑服务员。李雪芬说,希望这些孩子能够被公平地对待,她们只要肯勤劳努力,也是可以获得工作的机会。
小夏就是这些女孩子中的一员,今年刚刚19岁的她从特殊学校毕业后,和同学们一块儿求职屡屡碰壁,是李雪芬给了她们宝贵的机会。
用心经营,回馈社会,李雪芬对于企业责任的朴素理解,使得自己的品牌赢得了食客的广泛好评。现在,李雪芬的每家门店日均顾客是300位,日均销售额在1万多元。在第一家店面旁边,她又开了一家自助回转小火锅,慢慢扩张自己的经营版图。
选用的原料仍然是在她的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顾客们选菜时,不是一次一盘,而是按需选取,不计数量,两小时内吃完,按人头收费,非常新颖。
谈到未来,低调的李雪芬十分谨慎,她对增加经营种类,开发新的品牌,非常有兴趣,除了火锅,她还打算加入日本料理等新的类别,在现有基础上稳扎稳打,力求在激烈竞争中走得更远,做小而美的餐饮品牌。
对此,创业导师连文杰认为,现在饮食领域竞争非常激烈,各种创意创新的产品很多;有没有能力坚持不断地创新来吸引客户回头,这是关键;坚持把主业做得更有特色,这个是做大做强的根本。
【新闻链接:中式餐饮如何标准化?】
中式餐饮的标准化是阻碍中式餐饮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西方餐饮连锁的巨头企业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对餐厅来说,不是省时省力的程序就是最大的浪费。餐品的标准化和流程化生产,是西方连锁餐饮的显著特征。从产品端、服务端提升效率,从“点餐-制餐-出餐-用餐-收餐”流程上提升效能,从标准化生产过程提高自动化的程度。
说到快餐的标准化,不得不提雷·克罗克创办的麦当劳,其所销售的最著名的产品就是标准化的连锁服务,而不是汉堡。他建立了快餐业的整个游戏规则。为了保证所有员工都掌握标准化运作,麦当劳汉堡大学还专门会为一线员工展开脱产培训。
而中式菜肴博大精深,全靠火候和技术,实现标准化很难。但是,中式快餐的标准化并没有那么不可操作,高速实现标准化必须做到三点:中央厨房、烹饪机械设备和现场制作流程控制。这其中,由美籍华人程正昌于1983年创办的中式快餐连锁餐厅--熊猫快餐(Panda Express)就是典型代表,作为全美最大的中餐连锁店,熊猫快餐已经在全美近40个州开办800多家分店,雇员2.1万人,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它在全美设置了16个分流点,其设置以集中性为参照,符合就近原则。而蔬菜很少有半成品,都是新鲜的食材,先运送到到分流中心,再到门店,在店里洗、切,并保证在店里1、2天用完。推行明厨亮灶工程,后台制作、前台销售,分工明确,确保各类食品都是现做生产。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