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奥运报道抵制套路,崇尚温度

2016年08月15日 14:47:4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吴迎旋

  (作者吴迎旋,江苏城市频道记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里约奥运时光已经悄悄溜走三分之一,在报道城市频道奥运特别节目《奥运零距离》不到两个礼拜的时间里,我从一枚白的反光的软妹(当然,可能有些人不这么认为),被太阳成功打成一只小黑,这期间,两名五大三粗的摄像也会累得虚脱。

  起初拍《奥运零距离》,觉得挺难的。说白了,拍奥运,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周边的花絮每届都在拍,对于非持权媒体,不论是在里约扫街,还是在当地做新闻,都是套路。

  直到拥有“洪荒之力”的傅园慧爆笑登场,再后来全民男神宁泽涛答记者问,呆萌地驳回了记者为他发挥不好找出的所有理由,直言就是实力不够状态不好。作为一个同行,我深切知道宁泽涛对面的那位记者心里所受的一万点伤害。好像中国观众的口味突然变了,前些年大家还在讨论这个运动员为什么在获奖感言里先感谢爹妈后感谢国家,现在竟然变成了傅园慧生理期参加比赛好辛苦哦,游成第7名蛮厉害了。

  这让我们高兴,观众在这届奥运会对奖牌的热爱出现了断崖式的变化,一个像傅园慧这样铜牌得主会获得毫不逊色于金牌得主的关爱;我们也惊叹于运动员面对话筒不按套路出牌的率性言辞。采访中,我们也确实感觉到,观众特别愿意“宠着”这些运动员的率真。有个白发苍苍的大叔说:孙杨开心了也哭,不开心也哭,没得金牌怎么了,那就是个大男孩嘛,急什么?一个带着孩子正在环湖跑的爸爸说:不要逼他们,他们压力大,自己家孩子摔个跟头还心疼呢,他们一跑十几年,够不容易了。

  我在江苏体育局仙林训练中心采访时,有个江苏省队田径教练原本不愿多说。但听到我们问“你怎么看那些辛苦付出却没有得到奖牌的运动员”时,这个教练双眼微红,说:我队上有个孩子,成绩非常好,训练刻苦到我都跟他说可以了,不要再练了,不要这样逼自己;他不听,因为他比赛的时候,总是失常发挥,他这口气在那里,越来越极端,最后只好离开了。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运动员的压力有多大,大家对奖牌都有期望,但是大家可不可以不要那么看重奖牌,多心疼我们的孩子。

  我们在采访中遇到一个男生今年27岁,田径短跑运动员,晒得黝黑黝黑的,八块腹肌透过T恤都清晰可见,一双大长腿又细又直……他没得过什么大奖,唯一一个一等奖,是在中日韩的交流赛上,一共就6个人参赛,他和队友得了第一名。

  这奖牌的发放也是非正式的,没有国歌,没有五星红旗,大家晚上吃饭的时候,工作人员大声喊,谁是一等奖,然后就把奖牌塞给他了。到现在,他们在网上连一张这个比赛的照片都找不到,百度上也没有任何搜索条目。他依旧把这个奖牌视若珍宝,放在床头,我以为这是他对自己的鼓励,他却说不是,这明明就是鞭策,自己为什么没能做的更好?为什么没能为国争光?这个故事平淡无奇,却让人疼到心里,我和我的摄像拍摄这个不知名的运动员长达四小时,他寝室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动容,尤其是日记本上写的那句:我不会将力气留到明天,全力以赴只为不留遗憾!

  这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孩子,有血有肉,有泪有汗。竞技运动场,在健硕的四肢下,他们的内心敏感又坚强,哪个运动员,会把自己最美好的岁月交付一段与梦想无关的枯燥训练呢?好就好在如今大家的视野早已偏离奖牌,我们开始真正的感知奥运,做《奥运零距离》的时候,我们的初衷就是做不一样的奥运报道,换个角度看奥运。在我们的节目中,我们开始关注人的感受,我们把一个个运动员称为孩子,我们和他们一起在长大,一起参与奥运,在盛世中感受自己的蜕变,我们触摸到的奥林匹克,是自信的、软弱的、有梦想的、不完美的人,而不仅仅是闪闪发光的、有着金属硬度的奖牌。我想这才是我们期待的奥运,一个真真切切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奥运,因为,它有温度。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