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做主,才有真正的获得感——张家港杨舍镇依法治村的探索

2016年07月17日 07:05:53 |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居住在这儿的幸福指数有89分!你呢?”在江苏张家港的杨舍镇,每年都有这样一份幸福指数调查。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杨舍精神”到90年代的“两个文明一起抓”再到如今的村民高度自治,杨舍人不仅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更让村民自己当家做主,有了真正的获得感。

  脑袋没有跟着口袋“富”

  始建于1962年的张家港市,前身是由常熟、江阴两地划出的22个乡镇组建而成的沙洲县。建县之初,还是一片农村的县府所在地杨舍镇只有一条简陋的街道,环境脏、条件差、人的思想观念落后,在苏州6个县城镇中排名倒数第一,被称为“苏南的苏北”。

  穷则思变,20世纪80年代的杨舍人在镇党委书记秦振华的带领下艰苦创业,不分日夜奋力拼抢,创办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

  短短10年间,杨舍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85年,杨舍成了江苏第一个工农业产值突破亿元的县城镇。1987年,杨舍在苏州市乡镇中GDP和利税均排在第一。“苏南的苏北”一跃成为“苏南的先锋”。

  然而,富起来的口袋并没有为杨舍人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口袋是富了,脑袋却没跟上脚步。”当时的巨桥集团董事长夏建忠告诉记者。

  幸福感没有随着致富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纷至沓来。“那时镇上的广场每天都有打架闹事的。”村民陈根华回忆道。杨舍GDP上升的同时,污染严重、百姓文明素质不高、拜金主义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1995年,秦振华审时度势,带领大家从卫生创建和环境整治入手,提出“一把手抓两手,两手都要硬”,在日常生活中规范群众的行为,从而提升综合竞争力。

  连续开展10年的“寻访身边好人张闻明”道德风尚行动;在全国率先创推“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历经20余年的实践,这里的居民不仅富了口袋,还填了脑袋。然而在2013年的调查中,生活幸福指数达到80分以上的村民比率仍仅有65.7%。

  “日子红火了,可我们外地人没有话语权,总觉得自己只是个打工的。”在调查记录上,记者看到如上记载。

  自己做主,才有获得感

  2015年年初,杨舍镇提出了“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多元共治、智慧杨舍”的基层社会治理框架,让百姓实现真正的当家做主。

  “现在,各村的日常生活小事都交给了村民议事会!”说起议事会,张家港市委常委、杨舍镇党委书记张伟赞不绝口:“议事会成员都是从老百姓中选出来的,如今他们自己做主,‘找法子’‘挑担子’,办事效率成倍提高。”

  目前杨舍镇94%的村、社区都成立了议事会。晨阳社区居民议事会两个月就解决了三件难事——新增私家车车位、清理毁绿种菜和解决“僵尸车”。

  为了推进村民自治,去年8月,善港村全村村民集体讨论,表决通过了《善港村村民自治章程》。村民徐纪兴说:“原本书记村长‘拍板’决定的事,现在我们自己说了才算!”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