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解放军报》一篇题为《一名抗洪战士双手上的五个“血窟窿”》的报道火了。安徽桐城双港镇练潭圩大堤上,武警安徽总队一支队二大队六中队官兵日夜奋战,列兵赵龙指掌结合部5个“血窟窿”十分扎眼。这5个皮开肉绽的“血窟窿”,创口已被泥填平,鲜血丝丝渗出。自部队赶赴桐城抗洪抢险以来,赵龙一直冲锋在最前线,“锹柄上血糊糊的”。
在防汛救灾现场,“五个血窟窿”之类的故事有很多。7月3日那天,南京树人学校附近江堤渗水,武警江苏总队奉命迅速到达现场。战士李乾坤第一个冲上土堆,往麻袋中装泥土。雨水浸泡后泥土变成泥块,一锹下去,便被吸住,他猛地使劲,铁锹把却从手中滑脱,径直弹向他的下颚,雨水汗水血水顺着脸颊流下。他干脆扔掉铁锹,直接用双手刨泥团装袋,鲜血染红了下巴。
7月4日中午12时20分,南京溧水和凤镇战天圩发现渗漏,临汾旅官兵250人迅速集结到位。大雨如注,官兵们眼睛都睁不开,次日凌晨4点,反滤围井终于完工。7月5日,秦淮河银龙桥段发现多处渗漏点,400多名官兵紧急从七桥瓮抢险现场直接转战银龙桥。战士刘青手上磨出了好几个血泡,仍然抡着大铁锤不喊一声累。某舟桥旅战士杨帆筑堤三天,高烧了两天,依旧坚持着,他说:“轻伤不下火线,我觉得没问题”。
每次险情灾难降临,冲在救灾最前线的都是人民子弟兵。“子弟兵”三个字已不仅是军人代名词,而且是爱民精神化身。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哪里有人民子弟兵,哪里就有信心和希望。人子弟兵在险情灾情面前百姓不害怕,人民子弟兵在人心定,人民子弟兵永远是人民坚强后盾。官兵们不辞辛苦防汛救灾,“五个血窟窿”故事一个接一个,为“人民子弟兵爱人民”作了生动注释。
连日来,社交网站上大量网友向抗洪官兵们致以敬意和感激。但也有少数网友发出疑问:官兵们抢险辛苦是不是因为抗灾设备落后?国务院新闻办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根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各地累计投入抢险机械设备已达3万多台班。而且,“科学方案”、“科学安排”、“科学处置”等要求也比以往更有效。可见,“五个血窟窿”之类的故事多,绝不是因救灾设备落后,而是因为人民子弟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险情灾情是试金石。和平年代,利益在调整,价值观多元化,还能不能“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防汛救灾现场子弟兵已用行动给了我们肯定回答。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防汛抗灾,人民子弟兵“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也令人坚信,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人民子弟兵热爱人民,人民也更加热爱子弟兵。军民携手,任何困难也挡不住我们前进。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