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坡
(作者西坡,“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实事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有媒体刊发报道《陕西文科第822名考生北外拟录取,省招办压档或无学可上》,引起人们对于考生命运和考试安排公平性的广泛关注。
根据媒体报道,考生小郭今年三月份通过了北外提前批次的考试初审,结果北外的面试和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外语口语测试都排在了6月19日。经过权衡,小郭选择了北外的考试,放弃了陕西省的考试,而北外明确表示不需要陕西省的测试成绩。但陕西省招办以没参加省内测试为由,将小郭和另外三名学生的档案压了下来。奇怪的是,有三名学生同时拥有北外成绩和省内测试成绩。媒体问道,难道他们有分身术?
陕西省招生办对此做出回应,但回应没有消除故事的离奇性。
关于考试时间冲突,招生办表示,是省内考试时间确定在先,北外考试时间确定在后。关于三位考生的“分身术”,是因为这3名考生及家长提前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和陕西省组考学校进行了沟通,对两项考试时间以及行程提前进行了精心安排,顺利参加了当日的两项考试。
现在可以提出我们的问题了。为什么这三位考生得到精心安排,而另外四位考生毫不知情?行程可以自己安排,安排考试时间则离不开主办方的配合。按招生办的说法,是因为这三位考生提前沟通了。可是有没被照顾的考生家长称,他们也与招生办沟通过,得到的答复是“自行决定”。为什么有的沟通得到精心安排,有的沟通只得到套路回复?
退一步讲,即使另外四位考生没有主动沟通,那他们就活该倒霉吗?在4月份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北外考试和省内考试冲突了。从4月到6月的两个月时间里,考试时间为什么不能统一做调整?换句话说,当招生办和北外为那三位考生精心安排出一套解决方案时,有什么理由不通报给其他考生呢?
北外在陕西拟招4人,共有7人参与了面试,如果4人因为考试时间冲突直接被淘汰,那3个被“精心安排”的考生真可谓幸运儿。可是考试的公平性成了巨大的悬疑。一般的质疑是,官僚化的办事方式伤害了考生们的正当权益。脑洞大一点的人则会猜测,背后是否有不可告人的交易。
事已至此,明眼人都该明白,责任不在分身乏术的考生身上,而在招生办身上。招生办有义务与大学协调出可行的考试时间,平等对待每一个考生。接下来的问题是,目前的僵局该如何打破。
对于媒体报道的“压档”一事,陕西省招生办仅含糊地表示信息不实,却并没有说清楚会如何对待4位错过省内考试的考生。其实事情很好解决,把决定权交给北外。扩大高校自主权本就是高考改革的方向,而这次考试安排又有明显瑕疵,只有发挥高校自主权,结果才有足够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招生办只是考生和高校之间的中介性机构,不应该越俎代庖,替大学决定应该招录哪个考生。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