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坡
(作者西坡,“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时事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午化学开考半小时,答案已在QQ空间传开了,下午思想政治开考20分钟,答案已经公布完毕”。近日,网络曝光山东济南高中会考存在泄题。而后,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告表示,已监测到相关情况并报警。
比大规模作弊更毁人三观的是山东网友对此事的评论:“作弊有理”、“十几年都这样”、“教育局默许”。还有人对爆料者反唇相讥:“全国都这样,你不知道,是不是没读过高中?”有其他省的网友表示不愿“背锅”。比如江苏网友称,江苏会考又叫小高考,监考严格程度仅次于高考。
此刻我必须坦白,作为一名山东人,我对“会考作弊有理”的心态非常熟悉。准确地说,我自己经历过、听闻过的高中会考都是与“作弊”划等号的。
“高中会考”只是一个俗称,它的正式名称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考是高考的前奏,通过会考可以领高中毕业证并参加高考。会考的试题通常很简单,但在山东等省份,由于文理分科之后便各自一门心思准备高考,互相“井水不犯河水”,导致文科生答不出最简单的理科题,理科生答不出最简单的文科题。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每年的会考都成了明目张胆的作弊大赛。“从来没学过”是考生们理直气壮的作弊理由。既然考试,为什么不学呢?因为学校从来不教。在应试文化浓厚的山东高中,让文理科学生“全面发展”无异于浪费时间,“高考又不考”。所以每逢会考,学校和老师不仅纵容而且鼓励学生作弊。
在我的记忆中,会考与其说是一次考试,不如说是一次作弊狂欢节。学生随意抄袭、翻书、递纸条,监考老师则不闻不问,甚至会主动配合。这是一种默契,因为老师交叉监考,我不为难你的学生,你也不为难我的学生。教育局不可能不了解情况,但从未介入,或许是嫌麻烦吧,毕竟学生如果没通过还要给他们安排补考。
我不得不承认,我也参与过会考作弊,主要是被别人抄。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会考作弊津津乐道,岂止不以为耻,简直引以为荣。“没学过”、“大家都抄”、“老师都不管”,这些是“作弊有理”的主要说辞。
但是现在,作为一名高中毕业已超过十年的社会人士,我发自内心地认为,这种规模化、系统化、年复一年的作弊现象是可耻的。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山东高中生,都是不光彩的。当我们以“装逼”反驳外界批评时,更是丢掉了最起码的羞耻心。作弊就是作弊,无论怎样都洗不白 。
当然,对于会考作弊乱象,学生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主要的责任方。极度功利化、应试化的学校,长期坐视不理的教育主管机构,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种作弊文化会戕害学生的品格,它培养出一种畸形的“诚信观”——人只有在惩罚严厉的地方才应该诚信,否则便应该用尽手段保证利益最大化。似乎诚信是一种手段,作弊也是,两者没有高下,只是要看清形势。中国的很多学校每日向学生传递的就是这种理念,也无怪乎培养出大量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一个人应该诚实,只因为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而绝非仅仅为了躲避惩罚。这本是常识,可是在我们的社会中却很稀缺。这与总是无视道德的教育大有关系。
与高考相比,会考的重要性微不足道。但考试的严肃性并不能因此打任何折扣,根深蒂固的作弊风气必须清理。否则,当“作弊有理”的信徒走上社会,他会无障碍地认同“腐败有理”、“造假有理”、“缺斤短两有理”。这绝不是教育应该鼓励的方向。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