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指出“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江苏根据雨花英烈事迹创作的话剧《雨花台》在完成预定的两场演出后,今天下午在北京进行了加场演出。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让这部主旋律话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雨花英烈事迹所蕴涵的红色文化基因,是激励我们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力量源泉。以雨花英烈为题材的原创史诗话剧《雨花台》,不同于其他历史题材故事通常采用艺术演绎的创作思路,台词和故事大部分没有经过艺术加工,而是直接根据史料还原,包括对白和家书,都是当年的原话直接搬上了历史舞台。
北京大学学生邓利华说,当看到一些细节展示到观众面前的时候,还是比较震撼的。
为了演好革命先烈,主演崔钟和张树平不断比对照片,减轻体重以追求形似,还阅读大量的史料和烈士们的著作揣摩人物心路历程。参与演出这部话剧,让主创们完成了一场与革命先烈的隔空对话。
话剧《雨花台》恽代英扮演者崔钟说,烈士们为了革命,为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为了他们的信念,为了全天下的人能够过上好日子,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赴汤蹈火,他们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仰的。
话剧《雨花台》冷少农扮演者张树平说,被这些已经故去的献出生命的烈士那种情感感染了自己,作为演员在场上演出的同时还会再感受着他们的感受,那种感觉是是又激动又自豪。
雨花英烈牺牲时普遍都很年轻,许多人才二十多岁,有的甚至只有十几岁。青年人心相通、情相连,在高校巡演期间,剧组开展了“我演《雨花台》”群众演员选拔。北大学生郑晓娴、周佳颖顺利成为该剧群众演员,在最后一幕的演出中,她们饰演戴着手铐脚镣英勇就义的烈士,和南京市话剧团的演员们一起走向熊熊烈火。强烈的带入感,让她们对信仰、忠诚、牺牲、担当的雨花英烈精神感同身受。
周佳颖说,自己身临其境,能感受到烈士们的痛苦。郑晓贤说,没有革命烈士,就没有当今现在美好的、现在的中国,所以他们是开创了美好中国时代的英雄人物。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以他们为榜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