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钟的
(作者王钟的,《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本文系作者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就公众关注的“五险一金”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16日的记者会上如此表态。近期,上海、广东、天津等多地宣布下调社保费率。“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这意味着,未来人们熟悉的“五险一金”将成为“四险一金”。
“五险一金”关系着企业的盈亏,民生的增减,在“保增长”形势的下,下调“五险一金”有利于保障企业利润,为其发展赢得空间和时间。如TCL董事长李东生表示,为其广东地区的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总额是四亿四千八百万,占盈利总额15%,可想而知,如果“五险一金”适当下调,像TCL这样的制造业企业将减轻不少负担。
如果说降低“五险一金”对企业来说是一个绝对的利好,那么对职工而言,不同人则有不同的期待。有人计算得出,不算住房公积金,单单是“五险”占个人工资的比例就接近40%。降低“五险一金”,当然能让职工拿到手里的现金增多,对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无疑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因此让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增高,也成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个维度。
然而,“五险一金”是职工福利待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不同群体的工作者对“五险一金”有不同的期待。比如对面临购房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可能希望能多交一点住房公积金,这笔钱不仅能够成为购房基金,在很多情况下公积金的缴存额还与公积金贷款额度挂钩。而对面临退休的中老年职工而言,他们更关心社保费率下调后,自己的退休金会不会减少了。
需要明确的是,调整或者说降低“五险一金”,不能为降而降,有关方面应当借此机会反思现行“五险一金”政策有何改进之处,进而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新规定。目前,除了住房公积金具有相对的灵活性以外,“五险”的费率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并没有考虑到同一地区不同群体的具体需求,即使是住房公积金,在同一单位的职工也只能被动地接受单位提供的方案,个人并没有选择的权利。
对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发放较为丰厚的“五险一金”及其他福利措施,可以继续作为吸引与留住人才的手段。要允许一部分企业“减负”,也要鼓励一些企业让职工“共富”。当然,我们需要继续警惕一些垄断性、涉及公共服务的行业,借高额“五险一金”滥发福利,或者曲线避税。在自由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用人单位制定怎么样的福利,外界无从干涉,但是那些垄断性国企、党政事业机关如何发放福利,可不是关起门的自家事,而牵涉到每一位社会公民的权益。
“五险一金”的跨省转移问题也为不少人所关心,在实际操作中,个人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到另外一个省、市、自治区工作,尽管跨省转移“五险一金”已有政策支持,但是跨省以后可能要面临部分缴纳额缩水的问题。而且,很多地区都规定只有达到一定缴费年限,才能享受退休金、医保等福利保障,对那些希望频繁改变工作地的人们来说,不灵活的“五险一金“政策无疑限制了其自由迁徙的权利。
“在国家规定的统一框架下,可以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各地调整“五险一金”将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这也将是未来改革的一个方向。“五险一金”不光是国家的事,一个地区的事,也是关系到个人生活与安定的大事,在确保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尊重民意的多样性,才能让“五险一金”制度走得更加踏实和沉稳。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