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烟盒印警示标签,不如香烟降价

2016年03月17日 17:07:3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燕农

  (作者燕农,“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高校教师,专栏作者;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降低公众吸烟及购买烟草的欲望,一些国家立法规定在烟盒上印制烂肺、烂口、骷髅等“重口味”警示图标。全国人大代表、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段铁力表示,在烟盒上印警示图标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且目前没有增加图标的打算。 

  在烟盒上印警示图标,跟中国文化传统到底有怎样的关联,我没有过相关研究,初听起来不免一头雾水。况且,传统文化在传世的过程中,都不免要结合不断延展的实际吸纳先进元素,一味固守传统文化的原点,似乎不符合文化演进的规律。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要呼吁在烟盒上印警示图标。事实上,我们的烟盒上虽没有警示图标,但正反面的警示语还是有的。无论是印警示图标,还是印警示语,其核心要义都不过是警示宣传。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大多的烟民还是能看懂警示语的,而不必非得“看图识字”。 

  事实上,对于吸烟“上瘾”者来说,警示宣传并没有多大作用。甚至提高烟草价格也不会阻止他们抽烟,因为“瘾”已经把烟草变成了烟民的“刚需”,而价格波动对于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是比较小的。“上瘾”烟民的控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往往需要个人的坚定意志、社会关系的支持配合和一定的医学帮助等合力作用,才能取得效果。更容易取得效果也更值得关注的,是还没有成瘾的、尤其是青少年吸烟问题。

  从2006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以来,关于烟草危害的宣传教育工作我们没少做;国家层面也曾出台《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未成年人保护法》、《烟草专卖法》等法律均有禁止青少年吸烟的规定;各地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公共场所吸烟会被罚款…… 

  然而,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显示,我国有940万初中生尝试使用过烟草制品,初中学生二手烟暴露高达72.9%,其中1/3已经成为烟草使用者。这样的数据,既让我们惴惴不安,也反过来告诉我们:即便把烟盒上的警示语改成警示图标,效果又能几何? 

  有句基本能达成共识的话叫:孩子的问题在大人身上。要说青少年吸烟是为了减压,没多少人会信——吸烟永远比不上在操场跑道上宣泄来得畅快淋漓。除了一些或有或无的叛逆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青少年把香烟当作了时髦炫耀的资本。不用做太多推演,这种时髦炫耀注定是从成人社会继承来的。 

  在很多成人的眼中,是不以吸烟为耻的;反而抽得起高档香烟还能成为身份的象征。许多贫穷的地区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时,都要尽力地买“好烟”就是一例。落马的发改委价格司原副司长周望军更能代表这种心态,这位贪官曾经哭穷:只能抽60元一包的香烟。在他看来,抽高价烟显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事实上,国内各种品牌的香烟,几乎都有高档烟,曾经有网友曝出,某品牌香烟曾推出每包定价高达千元的香烟。于是,在成人社会的某些场域,抽高档烟就跟穿戴奢侈品一般,代表着身份、地位、收入等等。而恰恰是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社会消费风潮。既然如此,青少年也同样不会觉得吸烟有什么不妥。

  那么,换一个角度,假如所有的香烟价格若是比白菜贵不了多少,还会有多少各领域的上层人士去引领这种时髦、拿出白菜价的烟卷来炫耀炫耀呢?最终恐怕只能烂大街了。事实上,在控烟比较有效的发达国家,市场机制加上政府管控,各香烟品牌价格差别并不大,更别提天价烟。在日本,香烟定价由政府管理并实行全国统一零售价格制度。

  所以,控烟,不妨先从香烟削价开始,把所有的天价烟、高档烟价格打回大路货原形。让成年人的世界不再能用烟草来炫耀,慢慢让抽烟变成一件“不上档次”的事,消除香烟在文化资本方面的象征意义,就会在整个社会形成“鄙视”抽烟的氛围,青少年也就不会去模仿这种行为了。只是,烟草税收的冲动要抑制再抑制,这是控烟必须付出的成本。至于因为压力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吸烟行为,还需要再辅之以宣传教育、心理疏导等等手段,不是单一的价格变动可以解决的了。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