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出租车经营权明起免费使用

2016年02月29日 16:02:15 | 来源:姑苏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明天(3月1日)起,苏州全市出租车经营权将正式结束有偿使用,一年下来减免的费用多达4000万元,金额数排在省内之首。如此“大手笔”的政府让利,可见苏州希望出租车行业向好发展的决心。

  诚意满满的优惠政策,自然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但记者发现,皆大欢喜的背后,有不少出租车司机依然惆怅。他们告诉记者,费用减轻肯定支持,但目前他们最希望的是能接到更多的生意,否则哪怕“份子钱”归零,跑单压力依旧与日俱增……

  日常被打破 “价格战”让单子越接越少

  王天付,苏州交运出租车的一名老司机。他早年当过兵、搬过砖,2004年成为苏州一名普通的出租车驾驶员,现在已快到了退休的年龄。

  “春节前3个月,我的订单数量突然就下滑了,本来每天能赚到1000元(经营额)的,那几个月只有700多元,后来不得不拉长工作时间。”王天付说,打从那几个月开始,他每晚要到凌晨1点才下班,勉强能支撑到800元一天的收入,他还发现,越是大白天生意越难做。

  比如,路过某小区,不少年轻人会拿着手机站在马路边翘首以盼。但王天付知道,他们基本是不会向出租车招手的,因为没几分钟便会有一辆私家车停靠接客,即我们俗称的“专车”。

  在“专车”正式进入苏州市场前,园区是出租车司机最爱去接单子的地方,人多、路宽、里程数长。可现在,不少“的哥”宁可选择在路不好跑的市区做生意,为啥?园区“专车”多。

  “现在坐出租车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拿发票报销的,还有是上点岁数不太用手机的,另外也有‘胆小’的。”王天付告诉记者,有一回他在汽车南站接客,一外地小伙子拿着手机上车后,发现坐的车子居然还有10元起步价,立马下车。

  原来,小伙子在用“滴滴打车”软件,选错了车型(本来想打专车的,却叫了出租车),于是他取消订单再选了一辆。

  以前是客人投诉出租车“挑肥拣瘦”,现在则是有人上了出租车,发现还有起步费?不行,我得下车。

  这是为啥?便宜呗。毕竟坐出租车的,乘客付了多少钱,司机就拿到多少钱,但坐“专车”的,乘客花了10元,司机到手可能20元不止,差额补贴由“专车”公司发放。

  大部分“的哥”看来,这是一场极不公平的“价格战”,他们承受不起。

  聊聊“份子钱” 4803辆出租PK十余万专车

  大年初五,市民薛小姐结束了春节英国自由行,从上海浦东机场乘坐大巴回苏。大巴车在园区的停靠点熄火,一大波旅客下了车。

  “要打车吗?”“不用,我已经用手机叫到车了。”“那还得等车来,你看我车就在旁边,上车立即出发。”薛小姐发现,自己身边居然停满了空的出租车,司机则不断“招揽”生意,无奈大部分人都摇了摇头,说叫了“网约车”。那一瞬间,她突然觉得“的哥”的姿态很低,他们最近生意看来真的很难做。”“

  记者从市交通局了解到,目前市区共有4803辆出租车,包括4303辆普通车及500辆电调专用车。普通车里,300多辆为个体经营,1700多辆挂靠在公司,另外的2000多辆全部为公司化运作,包括交运、强生、大众出租等。

  相比之下,“专车”市场要庞大的多。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市区的全部“专车”司机早已突破10万,里面部分是业余兼职者,部分是专职人员,隶属公司有:优步、滴滴、神州专车等。

  除了在数量上有压倒性的优势,在实际的操作成本中,“专车”也低得多。

  就拿车型来说,通过上一轮更新换代,苏州许多新的出租车为朗逸,价格在10万元以上,且只能使用5年。不过“专车”暂时没有使用年限的规定,加上对准入门槛的放低,甚至有“面包车”加入行列。

  营收方面,扣除上文提到的差额补贴,“份子钱”一度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记者从苏州公共客运交通协会了解到,以大众汽车为例,“份子钱”包含司机社保、汽车租金(折旧费)、车辆保险、风险防范、企业管理费(场站建设、企业服务)等,平均每天300元。

  按照每人每月15天工作日计算,“的哥”的份子钱每月约4500元。假如“的哥”一天的营业额是800元(汽油费或燃气费算220元),不算任何车辆故障和意外,每月净收入4000多元,与兼职“专车”司机赚的差不太多。

  严厉的行规 不良记录者无法成为“的哥”

  “早几年,我们公司还有人托关系进来,现在可能要面临招不到人的尴尬了。”在苏州一家大型出租车公司的办公室内,沈姓的主任苦笑道,“出租车司机跳槽原因很多,最关键的还是收入少了。”

  沈主任告诉记者,“的哥”转行“专车”司机的肯定有,公司出车率比以往降低也是事实,可即便如此,他们对招收出租车驾驶员的要求没有降低,“证件不齐全,有不良记录的,都不能招进来。”

  按照要求,出租车司机的驾龄需要在3年以上,且男性不超过45岁,女性不超过40岁。除了必须拥有驾照和车辆营运证外,每位司机都必须先通过运管部门的考试,获得相关资格证,还有上岗证、治安证。

  “我们在招录司机时,会把他们的身份证号码放到市公安局公交分局查询,一旦发现有任何不良记录的,坚决拒之门外。”

  进公司后,“的哥”不仅要参加1~3天的岗前培训,每人每周还要将车辆开回场站进行检修,一方面保证车容车貌,另一方面对性能安全做测试,发现故障及时修理。

  每月公司会有一次安全会议,每名驾驶员都得到达现场(分为不同车队参加),再度进行安全培训、服务培训。对于有乘客投诉或交通违章的,视情况进行再学习。

  严厉的行规才能让出租车的队伍规范。沈主任说,考虑到近两年司机收入下滑,物价又在增长,公司也在想办法给他们适当的安慰,“逢年过节发些慰问品,遇到有个人问题的多开导多关心,尽可能去帮助他们。”

  改革与监管 新的行业平衡需要共筑

  去年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的《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两份征求意见稿一发布,就引发公众高度关注和热议。

  今年元宵节,苏州市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减轻出租汽车行业负担,决定从3月1日起市区出租汽车经营权全部无偿使用,每辆车每月省下1000元,引起央视关注。

  “政府的这次让利,使我们看到了改革的希望。”苏州公共客运交通协会副会长屠德发说。

  屠德发曾在大众出租车公司担任经理职务,退休后从事协会工作。据介绍,目前苏州共有21家出租车公司和1家个体协会,面对“专车”突袭压力普遍很大,可从中他也看到了传统出租车行业改革的迫切需求。

  “不得不承认,‘专车’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上很成熟,才短短1年不到,就通过补贴、优惠让大部分年轻人养成用手机打车的习惯,叫人吃惊。”他认为,既然乘客们已经养成了手机打车的习惯,传统出租车行业拥抱互联网也是必然,“当然,路面扬召也必须保留。”

  实际上,苏州“的哥”不少在“违规”使用第三方手机软件抢单,因为“这种软件乘客基数大,使用的人多,生意会好些”。

  技术之外,还有价格。

  出租车的定价是政府部门决定的。苏州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没有太大变化,都是10元起步。“专车”不同,定价扔给市场决定,如遇到节假日、恶劣天气等“僧多粥少”的用车高峰,乘客支付的价格会翻倍。“‘专车’的价格可以交给市场,但不能缺少监管,否则容易出现恶性‘价格战’,对两种行业的发展均不利。”屠德发说。

  此外,“专车”的资质问题也需要有个交代,不能让平台成为“黑车”摇身洗白的工具,制造潜在的社会危害。

  传统出租车须改革,新生“专车”须监管。屠德发告诉记者,能为“的哥”们消愁的,应当是双方共筑的新行业平衡,“期待政府部门的下一步动作。”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