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微信提现收费之后会怎样?

2016年02月17日 10:14:3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王石川  

  (作者王石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日晚间,微信突然宣布,31日起将对微信的零钱提现进行收费,一时引发轩然大波。有网友怒骂,狗日的企鹅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微信这是自绝于用户。更多网友在咬牙切齿的同时,快速将微信中的零钱全部提现,并表示解开与微信绑定的银行卡。这是用脚投票的节奏。 

  除夕夜被马云气得卸了支付宝的小伙伴们,又被马化腾气得重新下载了支付宝。如果更多的用户不再将银行卡与微信绑在一起,马化腾会害怕吗? 

  我倒觉得,这有点高估了自己。微信决定提现收费,事前一定反复合计,甚至进行了沙盘推演。用户有什么反应?舆论有什么反应?可能有多少用户流失?以及如何危机公关等等,人家早就权衡了。既然敢迈出这逆天的一步,人家就做好了可能出现的一切准备。 

  最有意思的是微信方抛出的收费理由:提现收费是用于支付银行收取的手续费。据腾讯有关负责人介绍:用户每次通过银行账户往微信充值时,银行会收取手续费,在提现时,部分银行会再次收取费用。随着业务激增,巨额成本对我们而言都已经难以承受了。这次调整也是希望能补贴一部分成本。言外之意是,我们也不想收,可是银行收我们的费,我们没办法只能转嫁给用户了。 

  听起来很无奈,实际上有点诡异,又带有一丝阴险。这让我想起了最新的一则消息:昨日,在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设立地板价后,中国石油首次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美国油价比中国便宜的内幕》。其中强调,以5.67/升的92号汽油为例,如果刨去税款的话,那么每升价格应为2.95元,与美国多数加油站的价格实际上是持平的。也就是说,油价的48%交税了。 

  一比较就可读出其中的潜台词:油价高别骂我,应该骂财税部门。微信提现收费也别骂我,应该骂银行。 

  那么银行是怎么表态的呢?目前尚未见银监会和央行表态,不过,一些与微信有合作的银行工作人员受访时称:未对微信提现收手续费。如果属实,谁在撒谎? 

  其实,这事并不复杂。我们需要厘清两个问题即可,一是,微信有没有权利(或权力)收费? 

  在商言商,微信是收费还是免费,它们显然有自主权。微信方不是慈善家,而是做生意的,腾讯是上市企业,它们有什么样的商业规划,只要不违法违规,就有权利做。关键是收费名目要公开,收费标准要合理,有人算账,一名用户在31日后累计从微信零钱提现一万元到银行卡,需要支付的手续费用为:(10000-1000×0.1%=9(元)。我觉得,比起一些银行偷偷摸摸乱收费,微信方正派多了。 

  二是,微信收费了,用户该怎么办?有网友说,支付宝用得比较多,微信少用,收费了那基本不用了。没错,这就是有竞争的好处,你得罪了爷,爷就不投票给你,就选另一个。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竞争,滴滴与快的竞争,用户最受益。微信收费,用户转投支付宝,此时最开心的一定是马云。这就是竞争的好处。可是,谁能保证支付宝以后不收费?滴滴和快的都合并了,它们给用户的优惠就少了。 

  从商人的本性看,微信和支付宝不是不想收费,而是不敢收费。此时微信之所以收费,恐怕底气足了,用户黏度高了,它自信用户离不了微信,即便有几个用户扬长而去,也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微信收费并不让人觉得意外,但它有点逆流而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转账汇款向用户收费,确实是开倒车。当前,有些网上转账都不收手续费了,而且网银转账的安全性比微信提现的安全性高多了。为此,有人推测,其目的可能是希望资金沉淀在微信体系内,进行内部循环,尤其是今年春节期间,不少人抢红包,微信平台沉淀资金比较多。 

  也就是说,微信方不希望用户老是提现,一旦实现提现收费,用户就不频繁提现了,微信平台就有大批沉淀资金为其所用。若如此,微信方是不是该给用户支付利息呢? 

  顺便再说一句,微信提现收费,恐怕不止马云高兴。如果没记错的话,微信刚面世时,大批用户不再发短信,而是通过微信发短信,据说一些运营商不干了,向微信方施压。不管此事是否属实,都说明微信动了一些机构的奶酪。如果多一些微信这样的企业,倒不是坏事。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