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南方集中供暖?矫情的伪命题!

2015年11月19日 10:52:46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张宁

  (作者张宁,“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江苏公共新闻频道《通天下》栏目主持人;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连日阴雨的初冬,最难将息,南方那似乎能渗入骨髓的阴冷寒意已初显威力。此时,南方是否应该集中供暖的话题,不出所料又再次热闹起来,自媒体上的激烈争论加上传统媒体的推波助澜,这热度和湿冷的天气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不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我倒对这个话题并不感冒,总觉得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纯属拍着脑袋空想、扭着屁股发嗲的傲娇行为。

  先来看看集中供暖的前世今生吧。中国的集中供暖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完全照搬前苏联的模式。由于建国初期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根据前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摄氏度以下定义为冬天,只有全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5度的天数大于或等于90天的地区,才有资格享受集中供暖。此后,供暖成为北方居民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延续至今,而生活在上海、南京、武汉等这些冬季阴冷难捱的城市中的居民,自然就无福享受。

  也正是因此,许多人说现在经济发展了,政府有钱了,是时候让政府出面出钱,让大家享受与北方人民同样的福利了。这样的理由成立吗?当然不!而且正相反,现在恰是该反思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中供暖的弊端的时候了。

  政府出面的集中供暖在提升了北方居民在冬季的温暖指数的同时,代价也是巨大的。远的不说,单是不久前沈阳出现的PM2.5指数超过1000的严重空气污染,就与集中供暖脱不开干系。而这样的雾霾天,几乎已经成为北方冬季的常态,最终只能靠着老天的垂怜,来场猛烈的寒流,把雾霾吹到南方去,才得舒坦几日。

  此外,还有一点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是,集中供暖的热利用效率其实并不高。相对于集中供暖,另一种冬季供暖方式是欧洲普遍采用的分户供暖,即每户一台供暖锅炉在自己的单元内循环加热取暖。与大网供暖相比,它减少了供暖管网的长度,并能自己决定供暖时间,因而与集中供暖相比更体现出“行为节能”的优势。据统计,抛开其他因素,分户计量表供暖比集中供暖节能30%,分室、分时自动控制室内温度又比分户计量表供暖节能20%集中供暖热能的低利用率意味着更高的能耗,意味着更严重的环境污染,试问南方的朋友们,您愿意戴着口罩甚至是防毒面具在屋里烘暖气吗?

  更进一步说,在南方由政府出面集中供暖,现实中也并不可行。南方的绝大多数房屋在设计建设时,都没有考虑集中供暖问题。房屋的墙壁薄,隔热性差,要达到和北方相同的供暖效果,势必会进一步加大能耗,带来更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如果要大面积铺开集中供暖,就必须挖开路面,铺设从供暖企业到每家每户的管线,也必须把您家的墙壁凿开铺管,或者打上好几个洞让管子通到每个房间。就算你我对此都没意见,但这样做的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成本,估计也是任何市级政府都无法承受的。

  有鼓吹南方集中供暖的时评人说,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是政府的职责,不应抬出经济、环保的名头吓唬人,哪怕是为保护“迁徙”到南方的怕冷的北方人,南方也该集中供暖。这种逻辑简单粗暴地令人发噱。政府固然应努力提高百姓福祉,但不意味着可以不计成本。没有什么公共福利是免费的,它出自我们每个纳税人自身,核算经济账、环境账,不仅需要,而且必须。不去考虑技术与经济上的可行性与承受力,无限放大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要求,这样的想法与行为不是在撒娇,就是在要挟。

  我以为,相对于不切实际、撒娇式地要求政府集中供暖,更值得我们去讨论的是如何帮助那些无法或不舍得自行分户取暖的弱势群体更安全、更舒适地度过南方的阴冷冬季,尤其是低收入老年人群。或许,不妨考虑采取夏季发放高温补贴的思路与做法,根据不同地区、城市的实际情况,适当发放“供暖补贴”,尊重每户、每人的意愿,鼓励有节制的分户取暖,由此把不切实际的关于集中供暖的讨论,转化为切实的普惠性的实际行动。如此,一样能让南方人民感受到冬季中的温暖。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