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蒙面歌王》:面具下的公正

2015年09月19日 17:17:39 | 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杨新敏

  (作者杨新敏,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本文系作者为江苏网络电视台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

  《蒙面歌王》第一季收官了。

  我不说完美收官了,虽然人们习惯这样进行词组搭配。如果它完美了,我们后面就没法梦想第二季,第三季……。事实上,它是满载着赞美和吐槽,荣耀和遗憾,得意和黯然……收官了。

  这是一个金点子引发的“血案”。

  当代荧屏,金点子很重要,它可以点石成金。

  “蒙面”就是个金点子,虽然它是从韩国这块儿它山之石中披沙拣来的。

  当年有人说《快乐女生》选秀过程是对民主的训练,制作方一看和政治挂上了钩,一身冷汗,赶忙撇清。一些学者则反过来严肃地批评它只是把人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娱乐上。问题是,谁说娱乐民主就不是民主?艺术本就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对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有好处嘛(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民主”二字喔)。

  从这个角度说,《蒙面歌王》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着重于其中的“平等”二字,也含有其它比如说“公正”的意思喔。

  怎么做到平等和公正?容我显摆一下自己的学识:美国当代牛人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说了三个单词:Veil of ignorance,那意思就是带上面具让人猜!你看,歌手带上面具,影响他的社会声誉的其它因素就都被一笔勾销了,他要耍大腕,唱歌不走心,那就有他的好看的。当然,他自己也对自己究竟因为什么走红心里没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看。观众可能因为颜值什么的特别偏爱某个歌手,但现在不知道是谁在唱,你只能对他(她)的歌声做判断了。有人在琪琪败阵揭面后痛苦不已,抱怨居然把他心中的女神淘汰了,发誓以后不看了,我估计他把家里的枕头撕碎之后还会乖乖地看的,因为程序是正义的,他不服不行。想想生活中他因为拼爹、拼颜、拼资源所受的挫折,立马就会觉得还是这样做好。说不定他是个矮挫穷,但爹妈给了一副好嗓子,戴上面具一曲天籁,他就可以听到掌声响起来。

  面具使节目一下子变得纯粹了。这是个只比拼歌声的舞台。当年有个叫冯至的牛诗人说:“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探出窗儿来问我你是谁。”咱别扯犊子,有本事亮一嗓子!韩红当年因为长得有点丰满不小巧,走哪都没人要她,要是这个节目早点儿诞生,她根本不必把挫折作为人生的历练过程。有个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手叫关贵敏,他的幸运是当年电视还不普及,后来电视节目要请他,他立马吓得躲了起来,因为他知道,自己长得实在对不起观众。电视这玩意儿有说不尽的好处,但最大的问题是用长相说话,用痛说革命家史说话,用光辉历程说话,使那些绣花枕头、善于编造都市传奇(借用这个词,知道原意的哥们别笑话俺无知撒)、乘坐着乐队花车的南郭先生们(如果不知道意思,可百度一下“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可以浑水摸鱼,而这个节目却是进行控制实验,把其它条件都给控制了。蒙面的歌手就是蒙面的杀手,不是杀人,就是被杀,玩儿的是真的!

  因为蒙面,还产生了悬念,产生了戏剧性,这又是《蒙面歌王》的吸睛之处。无数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地猜测,猜评团也以自己相对专业的眼光来帮助观众猜测,因而使观众的参与感获得满足。我们这个时代,是重在掺和的时代,让观众抻长了脖子冷漠地作壁上观的时代已经作古了。猜测,一方面在考验蒙面的技巧,就像我们在看一部影视剧,如果观众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那就索然无味了,要的就是合乎情理之中,又能出人意料之外,从参评团的郁闷程度看,这个蒙面设计还是可圈可点的。参评团作为专业人士尚可能猜错,那普通观众就更要试错了。在乐视的弹幕中,好多观众发誓打赌,说某某歌手肯定是谁谁,如果不是,我就怎么怎么着,结果既让他大跌眼镜,又给其他观众带来无尽的欢乐,形成一种集体狂欢。猜测,在另一方面还考验节目的平等与公正程度。这里的关键是观众靠什么猜测。这个控制实验把其它线索都尽可能隐去了,剩下的主要就是歌手唱歌的个性特征。如果一个歌手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那本身意味着这个歌手的实力;如果一个歌手因为这种个性特征被观众猜出,也说明这个歌手唱歌本身的受欢迎程度——观众已经喜爱到天天听,听得滚瓜烂熟!

  与韩国的节目相比,这个节目做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令观众争论不休。平心而论,这些改变既有创新,又有无奈。设计节目的人个个都是人精,有些问题他们不会没意识到,现有状态恐怕更是一种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就江苏卫视的合作方灿星制作而言,他们还同时在经营《中国好声音》,他们需要做一些区隔,后者是选秀,前者就只能是成名的歌手了。但是,成名的歌手大家都耳熟能详,猜中的机率就大大加强。卫视方为了一炮走红,在第一季必然要选择那些超级大腕,被猜中的机率又有所增强,这既降低了悬念感,又堵住了那些有实力而尚未成名的歌手出位的机会。

  名人打擂,不仅涉及到名人自己的名声,还涉及到歌手所属公司的利益,使他们一旦失手,风险巨大,因而,败下阵来后,他们就不敢揭面,这样,揭面过程所有的悬念感又丧失了一部分。败者不敢揭面,只有让胜者揭面,公司利益也要求胜者揭面,而胜者揭面后,进入半决赛继续戴面具就失去了意义,事实上进入了《我是歌手》模式。显然,这样就很不好玩儿了。考虑到各方利益,节目有时候难以按照设定程序运行,又容易引发观众的质疑,他们会怀疑这个杀手不太冷。观众的利益得不到满足,反过来又会损伤节目各方的利益。名人就那么一些,他们在各家电视台的唱歌节目中不断穿行,又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导致节目的短命。

  所以,在第二季以后,节目可能会进一步靠近韩国模式,扩大歌手参与的广度,把后进者和客串者包括进来,让著名歌手成为后进者的提携者,而不是自己承担风险——毕竟后进者与他们不是一个量级,即使他们输了,也不会觉得很受伤,敢于自己揭面。输者揭面会带来悬念不断揭示、不断延宕的良性过程,使节目真正成为蒙面杀手,让观众时时有惊喜。这样,观众和猜评团猜的过程也有了更大的难度,猜的兴味也可大大增强,说不定某个新进歌手唱腔与名人有点类似,揭面时现场的热度就可蹭蹭上窜。这样,观众的粘性就会大大增加,从而保证收视率,最终使节目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保障。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