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打坐代午休?下一步是练气功吗?

2015年09月17日 11:27:16 | 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土土绒 

(作者系江苏网络电视台编辑;本文系作者为江苏网络电视台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广东省佛山市有所小学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小学生们在午休时不能上床睡觉,而是原地在教室盘腿打坐。因为这所小学的校长平时酷爱打坐,称自己已经练习了近20年,还特意制作了多集教学视频,播放给学生们看。

一个打坐能制作“多集”教学视频,也是难为这位校长了。可见这事儿绝不是一时兴起,恐怕准备了很久了。校长又解释说:我也不想的啊,实在是因为学校的床是铁架床、有安全隐患啊!可是,有这制作视频的时间和精力,咱能把这安全隐患给处理处理吗?说到底,还是校长对“打坐”爱得太深,以至于非得让全校的小学生都陪着一起练才开心啊。

不过,这事儿怎么听着那么穿越呢?“打坐”二字,最常见的语境似乎是武侠小说中,绝世高手打斗累了,不用睡觉不用吃饭,打坐!很快就精力恢复,血槽全满,又是一条好汉了。或者本来是一个普通学武青年,通过打坐一朝悟道,从此成为绝世高手!——也难怪,佛山是出过黄飞鸿这样的武术大师的地方,不知道这位校长是否还顺便练了佛山无影脚?

说起来,“打坐”的起源倒是与武术无关,更主要的是一种宗教修行方式。在佛教中,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结跏跌坐,并发誓:“不成正觉,誓不起座。”于是证道。后世禅宗更是将打坐发展成为“打禅七”,作为一种更为严格的修行方式,真正修炼的僧人其实并不多。不过,一般的“打坐”(也叫“禅坐”、“禅定”)则成为佛教的基本修行方式。而道教的打坐又叫“静坐”、“盘坐”,修炼的是“静功”,核心概念来自于道家尚“静”的理念,“不根于虚静者,皆是邪术。”现在让小学生去练打坐,是佛教徒(道教徒)“要从娃娃抓起”的意思吗?这位校长是少林寺派来的还是武当山派来的啊?

无论是哪个教派,打坐的主要目的,大致都是物理上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心理上的排除杂念、证道悟道。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想“悟道”,但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却是普遍的需求,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上,“打坐”的市场也颇为广泛。

大约一百年以前,有一位佛学家蒋维乔先生,声称自己研究出了一套静坐法,并特意写成《因是子静坐法》一书,认为打坐有“却病延年之效”,并称“仙家以静坐入手,脱胎换骨者,亦言之凿凿。”——一个佛学家为啥用道家思想来解释自己的学说?呃,真是糊涂账——蔡元培先生为了提高北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邀请他来北大演讲,并鼓励师生们跟着练习。不久以后,不少学生开始大便出血,练不下去了。显然是长期静坐坐出痔疮或肛裂了。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气功一度风靡全国。这时,气功不但被认为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甚至还能练出许多特异功能,叫做“人体科学”。就连时任国防科委科技委副主任的钱学森也表示支持:“它是客观存在,因而是否定不了的。”虽然现在稍有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观点的荒谬,但由于当时的教育水平不高,医疗条件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落后,看到练个气功能有这么多好处,人们自然趋之若鹜。在练习气功的众多方法中,“打坐”一般是基本方法。从小孩到老人,到处可见打坐者。因为相信打坐能“辟谷”,有些打坐者不吃不喝,终于因为饿晕而被送往医院;因为相信打坐能治病,有些打坐者有病不去医院,专靠打坐“强身健体”,结果许多本来可以医治的病人,因为拖延时间过长错过了治疗时机而酿成悲剧。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科学和现代卫生知识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午休是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而制定的作息规律,本该是常识,无需此处再论证了。而打坐虽然也有人认为有某些效果,但毕竟没有经过现代科学的检验,而且造成不良后果的例子甚多,怎么能仅仅因为校长个人之私,就强迫小学生施行呢?大学生尚且受不了的打坐,小学生怎么受得了?每天坐着学习已经很辛苦了,午休时间还要被剥夺用来打坐,难怪孩子们纷纷叫苦。幸好因为媒体的曝光,此事不了了之。

但值得反思的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位校长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他对科学的态度是什么?在他的教育过程中,除了“打坐”,他还教给孩子们什么了?推行“打坐”代替午休,全校老师没有表示反对的,他们真的都赞成吗?为什么校长一个人的爱好,可以成为全校的行动?教育,关系到孩子们以后的人生,民族的将来,重要性无需多说。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是否合格?教育过程的决策机制是否合理?从“打坐代替午休”这件事上,这两个问题应该再次被提出来好好讨论、引起重视才行。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