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女士专用停车位”固化歧视标签

2015年07月23日 00:00:00 | 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曹 林  

  (作者曹林,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中国青年报编委;本文系作者为江苏网络电视台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四川高速服务区现女士专用停车位,比正常宽50cm――果然是“不能撕逼的新闻就没人评论”,这是一条注定会引发性别撕逼的新闻。  

  即使记者在报道时刻意回避着“涉嫌性别歧视”这个敏感话题――比如用一个女司机受访时的评论称赞这种停车位让她感受到了“对女司机的关爱”、“非常人性化”、“对自己技术没信心的可以往这儿停,觉得自己技术好的就停正常的停车位,完全不存在什么歧视”。其实,越是刻意回避,越是无法掩饰其后的歧视。  

  理解这家服务区设这种停车位的善良初衷,但完全可以回避“女士专用”这样涉嫌性别歧视的字眼,设一个比正常宽些的“专用停车位”就可以了,或者提醒“供新手专用”,再或者供那些停车技术较差的人专用。我见过好几个城市的公共场合都有这种宽一点的“专用车位”,留给那些在停车上缺乏信心的人,无关性别,只关细节上的服务,这才是真正的人性化。为什么非要以大大的标签刻意强调“女士专用”呢?正如有网友跟帖说,这既涉性别歧视,因为并非女司机都那么菜。也涉不公平,因为并不是男司机都是高手。  

  报道以一位女司机的口吻这样辩护:又不是说女司机不能往正常的停车位停车。对自己技术没信心的可以往这儿停,觉得自己技术好的就停正常的停车位――这种辩解是苍白无力的,女司机确实可以停正常车位,可技术差一些的男司机可不可以停这个车位呢?这样的标签传递着赤裸裸的歧视:女司机很麻烦,驾驶技术很差,车停得很烂,需要特别加大的停车位才行。大众传播环境一直不遗余力地塑造着“女司机”的负面形象,而这个“女士专用停车位”显然在固化着歧视的标签。

  “歧视”与“关爱”很多时候只有一步之遥,某个群体真在身体和心理上需要特别照顾,这叫关爱,否则就是歧视。女人的驾驶技术真比男人差吗?我没有看到有什么科学的统计和靠谱的数据证明这个结论,没有数据显示交通事故肇事者多是女司机,没有研究显示女人在身材构造上开车就比男人差――这纯粹是舆论传播所强化的负面暗示,比如,发生一场车祸,如果肇事者是男司机,媒体不会在标题中强调“男司机”的标签;一旦肇事者是女司机,媒体必然会在标题中强调“女司机”。公众所认知的世界并非真实的世界,而是由媒体所塑造的“拟态环境”。媒体和网络大标题中那些的“女司机”,使公众每天接受到的信息都强化着“女司机技术太差”的印象,强化着“造成交通混乱的都是女司机”的标签。搜索引擎搜“女司机”,搜出来的全是负面消息。久而久之,甚至很多女司机都接受了这种舆论暗示。  

  这种对女司机赤裸裸的歧视不仅仅表现在媒体标题中,更大面积地侵入各种传播平台和影视文化产品。近来很多电视台都在播一则广告,某个品牌的汽车推销其自动停车功能。一个女司机开着车,到一个地方停车,路边剩下的惟一一个停车位很窄,正好够一辆车停进去。画面转向旁边一对情侣,坏坏地等着看这个女司机的笑话,看她怎么停进去。这时候女司机按了一下自动停车按钮,车顺利地停进车位,看笑话的情侣一脸惊诧。这广告显然也是对女司机的歧视,如此赤裸裸的歧视广告竟在电视台大张旗鼓地播放着,很少有人觉得不安和不妥,说明社会对女司机的歧视多么地根深蒂固。  

  各种电视剧和电影中,女司机也多是负面标签。无缘无故的剐蹭,停车总停不进车位,开车时闹各种笑话,马路上制造各种麻烦……段子手生产的很多段子,也都是把女司机当成调侃和恶搞的对象。大众文化工业的生产链条,潜移默化地固化着女司机的负面标签。  

  网友对这条新闻的跟帖很有意思。有的说:这是哪个白痴想出来的主意,以后是不是还要开辟女司机专用车道呢?是不是应该把高速公路也拓宽50米专供女司机用?有的吐槽:驾校考试成绩分男女吗?有的吐槽:连一个车位都停不好的司机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司机,不应该允许上路的,这就是变相鼓励马路杀手上路――这些评论虽有过度演绎和调侃的成份,一定程度上也反驳得很有力。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