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方何以“寸土”生“寸金”?

2024年02月28日 14:01:41 | 来源:南京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城市,“寸土”如何生“寸金”?

  在“2023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30强”榜单中,江苏有2地上榜,其中之一就是南京“老牌”城区——鼓楼区,排名全国第9位,成为楼宇经济的“领头羊”。

  在南京,瞄准楼宇经济“云端”财富的,不只是商贸商务资源丰富的老城区。坐拥河西新城的建邺区,43栋“亿元楼”拔节生长,无论是市级总部企业数,还是亿元楼宇数,都稳居全市之首;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腾飞大厦“带”起了一座产业园……

  这一栋栋税收超亿元的楼宇,或许就藏着城市“寸土寸金”的财富密码。

  首个纳税超10亿元楼宇长成记

  南京的新街口商圈,是国内唯一拥有4家销售额达40亿元以上购物中心的街区,素有“中华第一商圈”之称。南京第一栋进驻企业纳税超10亿元的“亿元楼”就诞生于此,它的名字叫:金陵饭店亚太商务楼。

  从2014年开业至今,亚太商务楼保持着高达90%的入驻率。其持久的“吸金力”,不仅在于其地处新街口商圈,更在于它从运营之初,就摈弃了“房东思维”,明确“优质的客户结构,是高端写字楼的核心价值所在”,将招租对象“锁定”为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总部企业。

  凭借新街口商圈便捷的交通、完善的配套,以及金陵饭店的“酒店式服务”,亚太商务楼很快吸引了渣打银行、恒生银行、友邦、大金、中石化天然气、中国国际金融等500强客户群,构建起稳定的客户结构生态。

  “百金买屋,千金买邻”。品牌企业的扎堆效应,在亚太商务楼逐渐显现,众多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入驻,既为新街口商圈“上大分”,也彰显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形成楼宇、企业和区域的共生共赢。

  当然,也正是在楼宇经济仍处于提供“空间+物业”的时期,就悄然转动“方向盘”,超前以产业为引导,通过“精准画像”为商务楼宇招引“特定”企业,亚太商务楼才能成为南京首个纳税超10亿的“亿元楼”。

  这样的财富效应,让培育“亿元楼”,成为南京各区眼中的“香饽饽”。“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开始共同发力,撬动更多的“亿元楼”在南京出现。

  产业先行,“房东”变身“合伙人”

  “亿元楼”孕育、壮大,往往离不开一个大的经济生态圈,比如亚太商务楼,就崛起于新街口商圈。然而,如此繁华的商圈资源,毕竟可遇而不可求。

  那么,“亿元楼”,是否注定只能诞生于商贸资源云集的城市繁华之所呢?

  在南京,同为城市新兴发展区域、一江之隔的建邺·河西新城和江北新区,也集聚了不少“亿元楼”,它们的答案是:先立后破!“立”的是产业,产业先行;“破”的是楼宇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

  一家头部企业,“带”起一条产业链。在建邺区的新城科技园,自从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入驻综合体A2幢以来,27家阿里生态链企业纷至沓来,而且不断裂变,衍生出自己的经济生态圈。

  比如2023年4月,为新国货消费品牌等提供数字化服务的阿里瓴羊入驻后,同一楼层又迎来了瓴鲸科技、知维云等5家与其密切关联的上下游企业。

  如今,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该园区内已有13栋楼宇税收过亿元,成为“亿元楼”群,而相应的产业生态圈也悄然成形。

  一个产业定位,“托”起一座园区。在江北新区,占地40亩的腾飞大厦,2023年楼内企业税收达到5.46亿元,亩均税收达1360多万元。

  腾飞大厦,其实就是江北新区研创园所在地。这个园区以“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研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三大主导产业,能够为企业提供融资、招聘,甚至建设博士后工作站等服务,集聚了一批行业优质企业。

  无独有偶,位于鼓楼区的苏宁慧谷,入驻了一批能源类和建筑类总部企业,使得两大产业占比总和超过60%。尽管租金在同等级写字楼中并不算低,但其七成以上的企业,租期都在5年以上,稳定性可见一斑。

  在“亿元楼”的培育与壮大过程中,作为楼宇的产权方或者运营者,不仅是传统意义上提供空间、水电气等的“包租公”,或是能提供周到商务服务的“金牌管家”,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合伙人”。

  告别“地产思维”,楼宇招商正在更多与当地产业定位、政府招商融为一体。通过前瞻布局,向上生长的“楼宇”,正创造着更高的“亩产”,甚至是“平方米产”,让城市稀缺“寸土”更加“流金淌银”。

  “亿元楼”,如何更多涌现?

  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新兴区域,对于城市而言,“亿元楼”与其说是单纯的建筑,不如说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基础设施。

  因此,竞逐“亿元楼”,正日渐成为一场关于营商环境、关于综合实力的“竞技”。

  在南京的摩天大楼中,“半壁江山”集中在河西CBD。建邺区近200栋科研和商办楼宇载体,平均税收产出超3000元/平方米,特别是金融业单位面积的税收,更是超过了11000元/平方米。

  在漂亮数据的背后,是一场关于“精细”与“贴心”的较量。

  在建邺区,有一套独特的“数字楼宇”系统。这个系统如同一个强大的“透视镜”,将辖区内的主要楼宇、企业及经营情况,都逐一展现在相关职能部门的“眼前”。

  看得“精细”,是为了服务得更“贴心”。每一栋楼宇,都有一位名叫“小莫”的服务专员。南京某文化企业曾一度面临现金流断裂的困境。正当公司创始人一筹莫展之际,“小莫”专员来了,协助企业获得“建邺高新进园保”400万元贷款,还提供了多项政策和服务支持。

  在“小莫”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涉及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职能部门以及属地街道社区共同参与的系统支撑。

  当然,作为产业载体平台的“亿元楼”,还有更多关于产业聚集、休闲消费,甚至人文品牌塑造等“功课”要做,需要政府、楼宇运营方以及企业的共同参与。以南京软件谷的云密城为例,为了满足软件企业年轻员工的健身需求,就建起了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在内的体育中心。

  正如城市的天际线,各有各的精彩,“亿元楼”的培育与壮大也需要更多的“八仙过海”、勇往直前。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