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自2022年江苏部署开展产业园用地整治提升试点工作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各试点地区(园区)通过大力实施改造提升、开展综合整治、探索功能转换等方式,让“寸土”更生金。
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常州经济开发区村镇产业用地占比较高,用地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产业结构层次不高。试点工作启动后,当地对项目用地容积率、亩均产出等作出明确要求,鼓励企业建设使用标准厂房、发展楼宇经济。2023年8月,园区更新项目之一的恒耐·创智天地项目一期交付使用,原先散乱拥挤的物流园变身集科创中心大楼、高标准厂房、共享食堂等设施的新型工业产业园,吸引了多家优质企业入驻。
江苏恒耐集团总经理韩亚伟告诉记者,项目一期目前已有44家企业入驻,税收贡献超亿元。
以老旧工业园区更新改造为突破口,一些零星耕地及不符合园区发展定位的用地调出,不仅有效解决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碎片化问题,也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益。试点中,淮安经开区推进工业用地连片整治,已完成5宗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整理收储,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常熟市通过拆旧复垦等举措,推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存量工业用地向城镇开发边界内的产业园区集中腾挪……从散到聚、从小到大,多措并举下,工业园区集聚效应愈加明显,产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苏高新集团总规划师高圆介绍,一栋楼就是一条生产链,合作伙伴就在身边,“城里城外”变成“楼上楼下”,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会大大降低,资源集聚与产业集聚同步推进,实现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各试点单位已盘活低效用地4.34万亩,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路径模式。
省自然资源厅开发利用处副处长陈海燕说,试点项目的容积率翻倍、效益显著提升,探索形成了“工业上楼”、功能转换、综合整治、撤并整合等改造提升的模式和路径。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郭奉铭 亓晨 常州台 苏州台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