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东晋“帝陵”文物首展,司马睿何以能南渡成功?

2023年09月28日 14:26:29 | 来源:紫金山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帝陵迷踪——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特展”即将拉开帷幕,这座在六朝考古界颇为知名的东晋帝陵,再次闯入人们的视野。南京作为正统王朝的首都,始自东晋定都建康。随着墓中出土文物的首次公开展出,有关东晋历史、人物和生活风貌的种种细节,将以全新而生动的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文物首次公开展出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文物首次公开展出

  南大北园东晋帝陵“正统”身份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的发掘,始于1972年4月,其时,南京大学校内正进行防空洞设施建设。当这座砖室墓慢慢出现在师生们的眼前时,所有人都被其宏大的规模震撼住了。

  这座双室砖墓,方向为南偏西9度,全墓南北总长8.04米,东西总长9.9米,由墓门、长甬道、近乎正方形的墓室和长方形侧室等构成。虽然墓中并没有发现印章、玉册、砖志等包含确切文字材料的文物,但从墓葬形制、出土器物、文献记载、地势地望等出发,考古界对此墓的大致身份达成了共识:这是一座东晋时期的大型陵墓,与南京地区发现的其他数座六朝帝王陵墓相似,可以确定是一座东晋帝王陵墓。

南京大学北园

  南京大学北园

  唐代许嵩所撰《建康实录》中说:晋十一帝,有十陵,元、明、成、哀四陵在鸡笼山之阳,阴葬不起坟。康、简文、武、安、恭五陵在钟山之阳,亦不起坟。惟孝宗一陵在幕府山,起坟也。由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正在鸡笼山附近,因而考古学界有人主张此墓或是四帝之陵中的一座。

  其时,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尊卑,东晋帝陵实行分区埋葬的制度。明帝、成帝是元帝的长子、长孙,但成帝却传位弟弟康帝司马岳,康帝传其子穆帝司马聃。穆帝死后,皇太后又立成帝的长子、琅邪王司马丕为帝,说他是“中兴正统”。《资治通鉴》说:“元帝、明帝、成帝皆正统相传。琅邪王丕,成帝长子也,故曰中兴正统。”基于此,南京鸡笼山(即今南京鼓楼岗一带)所在的西陵陵区,葬有元帝、明帝、成帝、哀帝,四人以“中兴正统”的嫡长子身份入葬,身份最为尊贵;钟山之阳(即南京市紫金山南麓、富贵山一带)所在的东陵,入葬康帝、简文帝、孝武帝、安帝、恭帝,五人均以旁支身份承继大统,地位亚于鸡笼山陵区;幕府山之阳(即幕府山南麓)所在的北陵最为特殊,独葬穆帝一人,且平地起坟,推测与其在位时期的礼制改革有关。

  据南京市博物总馆研究员邵磊介绍,通常认为,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极可能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的建平陵,墓室内后部东西所葬分别是晋元帝司马睿和虞皇后。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部分出土文物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部分出土文物

  四片华夏金珰突显晋元帝的威仪

  东晋大墓展将展出四片金珰,一片为蝉纹,一片为方形兽面纹,另外两片均为山形仙人骑龙纹。作为本次展览中最耀眼的文物之一,其缀以金珠或玉珠冠饰,黄金永恒而高贵的色泽,让人不由想起晋元帝的威仪。唐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现存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其中晋武帝司马炎冠冕上即绘有蝉形金珰。

  专家推测,正是这些代表华夏正统文化的衣冠和徽章,征服了南方的士族。但是,作为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初到建康,却很不受当地人待见。《晋书·王导传》说:“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到了建康一个多月,竟然没有一个当地人来拜会他。

  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白雁介绍说,司马睿对此很是苦闷,一苦闷,就会把坏习惯带出来。《世说新语》记载:“元帝过江犹好酒,王茂弘与帝有旧,常流涕谏,帝许之,命酌酒,一酣,从是遂断。”元帝即司马睿,茂弘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字。司马睿到了江南以后,还是喜欢喝酒,喝酒误事啊,一天到晚醉醺醺的,还怎么成就霸业?王导就哭着劝司马睿戒酒。司马睿也爽快,浮上一大白,咕咚一口气喝光,就此戒酒。

东晋大墓展展出四片金珰

  东晋大墓展展出四片金珰

  人们常说:“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王,便是指琅琊王氏,马则指晋皇室司马氏。虽然司马睿把酒戒了,但王导却在琢磨,必须得把司马睿的皇权地位给抬上去。于是,他找到当时兵权在握的堂兄王敦,两人合演了一出“狐假虎威”的好戏。演戏的日子选在了三月初三。按照习俗,这一天,人们要到水边嬉戏玩耍,祈福消灾。当天,司马睿收拾得整整齐齐,亲自出外郊游去看望百姓。只见他坐着气派的皇家轿子,摆着全副仪仗,而王敦、王导等人和一些知名人士都骑马跟在后面。司马睿出行的豪华队伍,吸引了不少当地人注意,其中就有在地方上名望颇高的顾荣等人。他们对这个盛大排场又惊又惧,赶紧先后在路边施礼拜迎。

  绘有蝉形金珰

唐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其中晋武帝司马炎冠冕上绘有蝉形金珰

  唐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其中晋武帝司马炎冠冕上绘有蝉形金珰

  “王与马,共天下”背后的政治智慧

  晋室南渡,东晋前后承续十一帝,享国103年。它的建立,使中华传统文明在南方得以保存和持续发展,建康(南京)也由北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中心和华夏衣冠正统所在,并步入都城发展的辉煌时期。

  清代学者赵翼《廿二史劄记》“东晋多幼主”条认为,晋南渡后,惟有元帝四十二岁登基,简文帝五十一岁登基,其他都是幼弱之主。“然东晋犹能享国八九十年,则犹赖大臣辅相之力也。明帝、成帝时,有王导、庾亮、郗鉴等;康帝、穆帝,有褚裒、庾冰、蔡谟、王彪之等;孝武时,有谢安、谢玄、桓冲等。主虽孱弱,臣尚公忠,是以国脉得以屡延。”

  在白雁看来,王导简直就是“东晋王朝的幕后导演”,晋元帝只是一块政治招牌,如果没有得力的大臣和南北统治阶层的合作,很难创立东晋的王业。除了展示中原王朝的文化风采和政治威仪,王导紧接着又建议司马睿,要换上甜蜜手段笼络当地人。“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 ,君臣之礼始定。”司马睿听从建议,派出王导去造访当地的大族名人贺循、顾荣,两人应召而至。自此,吴人算是承认了司马睿的地位。

  从司马睿与王导的诸多交往,我们出可一睹东晋开国皇帝的风采。司马睿登基时。《晋书》记载,“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在登基仪式上,皇帝司马睿当着百官的面,请王导和他一起坐上宝座,君临天下。王导坚决不肯,司马睿一而再,再而三。王导被逼得没有办法,讲了一通君君臣臣的道理,司马睿这才作罢。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