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营商环境之“优”,争高质量发展之“先”!看南京新作为

2023年09月27日 15:02:38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以营商环境之“优”,争高质量发展之“先”!9月27日上午,我市召开“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专题六“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专场新闻发布会,市政务办、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及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分别围绕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综合研判联合检查、包容审慎监管、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等方面介绍工作亮点成效,解读相关政策细则并答记者问。

  擦亮“宁满意”政务服务品牌,激活市场经济“一池春水”

  市政务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余荣红介绍,市政务办紧紧围绕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构建“亲清政风”集成式政务服务,精心擦亮“宁满意”政务服务品牌,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激活市场经济“一池春水”。

  打造“宁企通”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持续深化惠企政策直达机制改革,打造“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平台作为全市惠企服务的总入口,也是财政奖补政策的总平台。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集“惠企政策、便企办事、利企服务、政企互动”四大功能于一体。 今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打通“宁企通”与12345“一企来”热线系统。自融合以来,共办理涉企诉求7.67万件,综合满意率99.83%。不断探索为企服务“诉来速办”的南京实践。 目前“宁企通”平台已汇聚国家、省、市、区惠企政策4700余条,事项1300余项,其中有400多个可通过平台实现全流程申报办理。归集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部门涉企信息1400余万条,“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等专项资质数据47万条。累计向企业推送匹配信息400余万次。平台注册经营主体达80余万家,用户浏览量超过1000余万次。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构建公平竞争环境。

  深化“不见面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实现从项目登记到合同签订全流程的“不见面”,真正实现“零跑动”。其中,“智能开标大厅”作为南京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将开标搬到网上,投标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开标活动,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开标大厅日均接纳投标企业近1100家,年度近17万家。今年以来,“不见面交易”为企业节约资金3091万元,节约时间17.67万天、交通里程6576万公里。

  首创交易材料“零提供”为企业增便利——在全国率先启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交易主体信息共享互认工作,通过系统对接打通数据壁垒,解决企业主体信息反复填报、真假难辨等问题。目前已实现营业执照、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项目批文、供应商人员社保缴纳信息等材料免提供,累计为1万余家企业减少各类信息提交45万件次。

  推广投标电子保函(保险)为企业减负——大力推广投标电子保函(保险)替代现金保证金,投标企业通过系统直接申请投标电子保函(保险),“足不出户”实现“全程网办”。今年以来,共使用电子保函1.71万笔,替代现金保证金13.73亿元,大大减轻投标企业资金占用压力。

  数字证书互认解决投标“老大难”问题——针对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又多又杂的问题,南京实现在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工程货物项目招标投标中CA数字证书互认,交易主体可自主选择一个数字证书(CA)参与此三类招投标活动。投入运行以来,在三大类1080个项目(标段)招投标中成功应用,惠及投标企业达12081家次。

  优化政务服务热线,高效办理企业诉求。今年以来,市政务办升级打造12345“亲清·一企来”热线,不断完善机制、畅通渠道、优化流程,确保企业诉求“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受理涉企诉求9.77万件。 今年4月,在“亲清·一企来”热线设立企业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专家专员、受理办理、线上线下一体化集成式服务。目前已有市人社局、医保局、税务局、市场监管局入驻办公,快速处置办理涉企诉求2000余件,综合满意率达100.00%。持续推动政策专员队伍建设,全市43家单位294名政策专员为企业提供在线咨询解答服务,企业服务专项知识库上架涉企政策热点问答2000余条。持续推动“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向区级延伸,进一步发挥联通联办机制效能,着力解决涉企疑难复杂问题。 加强“数智”热线建设,构建“智能应答+人工客服”服务模式。

  推进安全生产“综研联检”,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市应急管理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抓好安全监管的同时,推出一系列利企便民举措。今年4月,该局推动建立安全生产跨部门“综合研判联合检查”机制,着力破解重复监管、协同不力,政策多门、要求不一等难题,切实提升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促进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助力营商环境更优。

  跨部门联合检查,降低企业迎检负担。将市、区、街镇三级纳入执法检查计划的企业名单进行数据碰撞,形成不同联合模式的年度“综研联检”企业名单。截至目前,市区两级应急部门已牵头消防、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公安、工信、商务等部门,累计综研联检企业767家,整合各部门专项检查32个,有效减少企业迎检3300余次。

  事前深度综合研判,提升执法精准度。我市以危化品企业为试点,挂牌成立“综研联检工作站”,组建专业研判团队,以“181”平台汇聚的多部门多层级多维度数据为支撑,由专业团队对企业安全现状开展分析研判,结合必查事项,为每家被检查企业制定个性化检查方案,着力提升检查的精准性。

  监管执法与指导服务并重,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在对联合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联合检查组加强对企业隐患整改的指导,借助多维深度检查为企业提前预警风险,帮助企业提升发现问题和处置风险能力。截至目前,发现整改重大隐患255条,向企业发出“本质安全提升指导意见书”900余份,提出指导意见2600余条,有力提升了我市重点安全风险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曹镇介绍,下一步,将围绕“部门联合、事项整合、数据耦合、优准结合”,持续深化安全生产“综研联检”机制,以企业为中心,突出个体化“诊疗”特点,从检查企业特定的隐患向检查存在问题隐患的企业转变;优化检查主体专业结构,从执法搭档制向“1+N”多学科专家执法团队转变;推进整合型检查服务模式,从分部门分专项检查向“一站式诊疗”转变,确保隐患排查整治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见到实效,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让安全成为最优的营商环境。

  包容审慎监管,释放行政执法的温度善意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明春介绍,市市场监管局以推行柔性执法为抓手,积极创新包容审慎监管举措,不断释放行政执法的温度善意,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为经营主体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以“四新经济”为切入点留足试错空间,让经营主体放心干大胆闯。2022年,市市场监管局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对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实施意见》,推出市场监管领域包容审慎监管十项举措,提出对本市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模式经营主体初创时期的、无意间发生的、非恶意为之等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初次违法行为,给予合理的“预警观察期”。并施行“无事不扰、有事必应”的精准服务监管模式,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推行告知、提醒、劝导等执法方式,给予企业适度的容错空间,实现治理监管与创业发展间的平衡和双赢,全力保障南京市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规范裁量”为着力点,健全容错机制,对经营主体多帮助少处罚。今年,市市场监管局出台2.0版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市设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四张清单”。明确减轻处罚的具体裁量幅度,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执法尺度和处罚幅度,让处罚“不随意、不任性”,让经营主体在每一个处罚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2022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先后为近3000家经营主体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实施免罚轻罚,减免罚款1.77亿元。其中,免罚轻罚对象是个体工商户的案件占五成,减轻小微主体经营负担效果明显。

  以“合规指导”为延伸点,提升防错能力,为经营主体讲政策开小灶。主动转变思路,变“走进企业监管执法”为“走近企业指导服务”,先后出台了两批全面覆盖市场监管领域高风险违法点的合规指导清单102条,同时针对新经济企业,出台了全省首个针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行政合规指导清单28条。通过编制涉企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帮助企业进行合规管理、开展普法宣传等方式,将行政合规指导覆盖事前审批许可、事中监管检查、事后稽查办案全过程。截至目前,市市场监管局共发送合规指导短信1.5万余条,电话指导8.4万户,发送信函提示3088户,上门或者座谈形式指导服务各类经营主体1712户,指导信用修复2万余户。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全市金融系统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直达性,积极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引导投放,聚力提升重点领域信贷支持。截至8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年度新增贷款投放超460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5.33万亿元,贷款余额和增加额均居全省首位。以建设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聚焦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着力打造科创金融升级版。目前,全市科创金融专营组织近60家,“宁科贷”政银合作贷款余额接近600亿元。截至7月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685亿元、60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96%和31.99%。

  降费拓面,着力强化融资担保为小微企业融资增信。运用“宁创贷”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再担保机构、融资担保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免担保费、无抵质押贷款服务。截至8月末,6家合作担保机构共为1308户企业提供免费担保,担保规模51.71亿元;全市25家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309.05亿元,在保户数1万余户,同比增速分别超过75%和100%。

  “搭桥”纾困,精准助力企业平稳发展。利用南京市民营企业转贷基金,畅通民营企业转贷堵点,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融资“过桥”。截至8月末,转贷基金累计转贷金额超过千亿元,服务企业超过万户。强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转贷支持,将民营企业转贷基金年度累计免费转贷额度提升至6000万元,截至8月末,累计服务153家专精特新企业,转贷金额40.16亿元,减免费用达581.14万元。

  畅通直达,积极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场活动,发挥市区两级政策集成和部门协同效应,全方位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有效对接。依托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南京子平台以及南京金服平台,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让企业融资多走“网路”、少跑“马路”。截至8月末,省金服南京子平台共接入中小企业22.9万家,累计授信金额1974.5亿元;南京金服平台累计实现入库企业超16.7万家,汇总融资规模超过万亿元。

  分层服务,全面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宁航行动”计划,完善企业上市精准服务新机制,充实拟上市企业梯队,入库企业超过1000家;强化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港交所等合作,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便利服务;计划推行信用报告替代合规证明,降低企业上市成本,加快企业上市进程。今年以来,全市新增上市企业7家,首发募集资金67.86亿元,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61家。1-8月,全市境内上市公司新增股权再融资额61.55亿元,境外上市公司新增股权再融资额32.09亿元。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睿介绍,下一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部署要求,聚焦“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民营中小微企业,深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周期、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从信贷、债券、股权融资等多方面发力,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环境,聚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着力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支持。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