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始终把青少年普法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开展模拟法庭、实景体验、情景演绎、法治趣味游戏等“沉浸式”的法治实践活动,实现在趣味普法中让青少年快乐学法,更好地接受法律熏陶,筑牢法治观念,让法治护航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模拟法庭“进行时”,解锁学法新模式
“现在宣布开庭!”随着庄严的法槌声敲响,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实践活动在城东街道崇德少年法学苑正式开始。青少年分别担任了审判长、书记员、陪审员、法警等多个角色,生动演绎了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调查等庭审环节,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普法体验,让青少年“零距离”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正义。“模拟法庭真的太有趣了,我一定会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长大后也要做一名审判长。”扮演审判长一职的吴若涵同学说道。
播一粒法治种子,育一方法治心田。城东街道依托“崇德少年法学苑”青少年普法教育品牌,创新普法宣传形式,让辖区青少年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感悟,实现了法治教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我们积极探索‘法治+研学+体验’链条式教育模式,与城东派出所关爱工作站、郭里园小学小白象法治教育展馆有机结合,激发青少年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积极性。”城东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程燮表示。
“沉浸式”实景课堂助力“普法+实践”双线并进
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不仅是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同时也是要让他们在遵纪守法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过马路,左右瞧,交通法规要记牢。”孩子们正齐声吟唱《交通安全歌》。暑期,狼山镇街道同心社区组织辖区30余名青少年一同走进南通市交通安全实景教育基地。大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儿童交通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安全驾驶模拟训练教育”等功能区域。“逆行、不戴安全头盔被撞的瞬间太吓人了,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黄欣雨同学从VR交通安全体验机上下来后,出了一头冷汗。
“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不在马路上玩耍打闹,乘车佩戴安全头盔。”在交通普法小课堂上,民警朱琳琳为孩子们讲述安全乘车、交通避险等知识。随后,同学们与交警叔叔一同上路“执勤”,对行人横穿马路、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礼貌劝导,为助力文明交通贡献“微”力量。
“‘沉浸式课堂’让交通安全体验、学习、宣传教育融为一体,以互动的方式向青少年们普及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让他们的体会更真切。”交警二大队教导员徐鹏说。
“情景演绎”现场释法 “零距离”互动显成效
随着手机、电脑互联网终端的普及,青少年的部分学习、社交、娱乐在网络空间度过,如何通过普法教育为青少年提供清朗健康的互联网环境,也是一大社会课题。虹南社区组织开展“暑期法治课”,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反校园欺凌、安全防护等9个方面对青少年进行宣传引导。
“我有一次玩妈妈的手机,看到广告后,就下载了游戏,里面的‘商城’都是免费的,我就点了好几个商品,之后发现被偷偷扣了费,损失了100多元钱。”虹桥三小周琛同学和大家分享道。
“小朋友,你只要点击这个链接,上传你的电话、住址等信息,就可以加入我们免费的游戏群。”普法志愿者通过实景扮演诈骗人员,和孩子们进行互动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电信诈骗常见的手段。“冒充客服、公检法诈骗等是很常见的电信诈骗形式,大家在网络上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泄露自己的隐私信息,遇到问题要及时告知父母和老师。”普法志愿者惟妙惟肖地再现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手段和危害,赢得现场青少年们的阵阵掌声。
从被动“听法”到身临其境“演绎”,青少年们通过“沉浸式”情景剧感受到了全民反诈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法制教育,从而提高青少年的防范意识。
据悉,在探索青少年普法教育的过程中,崇川区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崇德少年法学苑被评为南通市“十大法治事件”并在全国推广,“青少年法治文化节”普法品牌连续开展八届……崇川区将进一步推动职能部门、学校、家长等各尽其责,形成完整有效的普法教育闭环,不断丰富“沉浸式”课堂的内涵,加深青少年对法律的了解和掌握,营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让青少年在充满阳光的世界健康成长。
作者:徐伟 王卓君 顾誉 唐倩蓉